洛裏亞一方麵斷言,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同利潤率普遍相等這個事實絕對不能相信;一方麵從施米特論述商業利潤的著作中受到啟發,大言不慚地宣告他已解決了這個矛盾。他是怎樣解決的呢?按照他的說法,價值既然由勞動時間決定,那麼那些以較大部分的資本投在工資上的資本家就可得到較高的利潤率,這時出現一個“非生產資本”(應當說商業資本),他向利潤率較高的資本家強行索取較高的利息(應當說利潤),這樣在資本家之間就造成了利潤均等的現象。這真是驚人的手法!但是:第一,商業資本家憑借什麼權力,可以向工業資本家強行索取超過平均利潤率的額外利潤,而且把這些額外利潤塞進自己的腰包?第二,商業資本家怎麼願意不要任何代價,就替那些隻得到平均利潤的工業資本家推銷產品?這是洛裏亞無法回答的。
至於洛裏亞繼續編造的馬克思根本沒有寫過《資本論》續卷,恩格斯根本不屑理睬。這樣的謊言,在事實麵前早已不攻自破。不過,洛裏亞通過自己的拙劣表演,使我們看清楚他的吹牛家和江湖騙子的麵目。正如恩格斯所說:“極端狂妄,混不下去時又像鰻魚一樣滑掉;挨了別人的腳踢還充英雄好漢;搶占別人的研究成果;死皮賴臉地大做廣告;依靠同夥的吹捧撈取聲譽——在這一切方麵,還有誰比得上洛裏亞先生呢?”[93]
恩格斯與形形色色資產階級雇傭文人的鬥爭,捍衛了《資本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使《資本論》的革命精神大放光芒!
注釋
[1]恩格斯:《在燕妮·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3頁。
[2]恩格斯:《燕妮·馬克思(馮·威斯特華倫)》。《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21頁。
[3]恩格斯:《致弗·阿·佐爾格》1883年3月15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459頁。
[4]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第三版編者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0頁。
[5]恩格斯:《致威·李卜克內西》(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457頁。
[6]恩格斯:《卡爾·馬克思的葬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5頁。
[7]同上書,第376頁。
[8]同上書,第378-379頁。
[9]摩爾是馬克思的綽號,“凡是了解摩爾的家庭生活和他在親近朋友中的情況的人都知道,在那裏人們都不叫他馬克思,甚至也不叫他卡爾,而隻叫他摩爾。……摩爾是他從大學時代起就有的綽號;在《新萊茵報》,人們也常常叫他摩爾。假使我對他用另一種稱呼,他就會以為我們之間發生了什麼需要和解的事情了”(恩格斯:《致弗·泰庫諾》(1883年3月29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464頁)。
[10]恩格斯:《致弗·阿·佐爾格》(1883年6月29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6頁。
[11]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5年7月31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36頁。
[12]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英文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頁。
[13]參閱恩格斯《不應該這樣翻譯馬克思的著作》。《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76頁。
[14]恩格斯:《致勞·拉法格》(1886年4月28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64頁。
[15]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第四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8頁。
[16]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第四版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8頁。
[17]恩格斯:《〈資本論〉第1卷第三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2頁。
[18]恩格斯:《〈資本論〉第2卷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9頁。
[19]倍倍爾:《致弗·恩格斯》(1883年3月11日)。轉引自《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和發展方麵的作用》第269頁。
[20]恩格斯:《致彼·拉·拉甫羅夫》(1884年2月5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