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連山紗廠(1 / 2)

不一會兒,馮程程和汪月琪有事先走了,兩人前腳剛走,李彤抱著一堆吃的就進門了,李彤一進門就問我道:“剛才是不是馮程程和汪月琪來看你了?”

“你碰到他們了?”我疑惑道。

李彤說:“是啊,我在醫院門口差點撞上她們。”

我一想,馮程程會不會誤會我和李彤呢?也許會吧,這可又為我將來追程程增加難度了。李彤看到我神情有點不對,對我說:“是不是劉生軍也來過?”

我生氣的問:“你怎麼知道,我住院是你告訴他的?”

“我沒有,是他問的張麗,我們學校的那個張麗。”

“張麗?”我張口問,張麗也是我的大學同學,上海人,是李彤的死黨,兩人在學校一直就是行影不離的那種。

李彤非常抱歉的說:“今天吧,我本來不想告訴任何人,可誰知道我會在醫院門口碰到她,沒辦法,我隻好告訴她你在這裏住院的事情嘍。”

下午醫生又幫我換了藥,換完藥後,我問醫生什麼時間可以出院,醫生說我下午就可以出院了,但以後還得經常來換藥。

出院後,我想起昨天答應父親今天要去父親的紗廠實習,和李彤說完再見就一個人坐了輛黃包車向連山紗廠奔去。

到了紗廠後,我看到父親正和一群人扛著紗袋,我跑過去幫忙,父親看到我來了,把紗袋遞給其他人,對我說:“來了,你看看吧,這個紗廠目前狀況很不好,哎,我想再有一年的時間,我相信我可以讓它度過這可檻的。”(這句話在《新上海灘》裏聽到過,當時好像是對許文強說的。)

這個紗廠看來生意很慘淡,一點廠子氣氛都沒有,到處充滿淒涼的氣氛,給人的感覺不是紗廠,而是沙場,或者可能是殺場,沒有一點生氣,不知道這個年代的實業家是不是都麵對如此困難?記得我上學那會從曆史書中知道二十世紀初的實業家的確是困難重重,到了三十年代,物價貶值,實業家們的實業救國更是麵臨重重困難。

父親帶我在紗廠轉了一圈,然後把我領到一個小辦公室,對我說:“翰林啊,你是大學生,你有先進的思想,看看我們的紗廠哪裏問題最大?”

“爸,我覺得吧,您這個紗廠最主要的是機器太落後了。”我上世大學學的就是機械學,所以對於這種東西看一眼就知道大概了。

“哎,這我也知道,可是我們也沒有辦法,我想改進技術,可是我們現在沒有這個能力啊!”

“爸,我們可以買洋人的機器?”

“什麼,洋人的機器,不不不,洋人雖然有很多技術先進,但是我們的也不比他們差多少。”

“爸,您就相信我,如果我們今天不買洋人的機器,我們的紗廠很快麵臨著倒閉。”

陳連山歎了一口氣,很無奈的對我說:“翰林啊,也許你是對的,可是我們現在連買機器的錢都沒有。”

“爸,我有一個辦法,我們不需要錢就可以買到機器?”

“什麼辦法?你說。”陳連山大吃一驚,還會有這等好事。

“我們紗廠的地契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