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開始行動(1 / 1)

“妃位空缺良久,王爺若無子嗣,恐大業根基不穩。”許良恭敬諫言。作為王爺最信任的幕僚,許良自被王爺救出之日起,便立誓終身效忠,至死方休。

剛剛的這句話,他不止一次向王爺提出,但都被王爺以各種理由推卻。眼看今日在朝堂之上,王爺差點被奸人所陷,拿子嗣來說事,可以看出朝堂那群人已經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隻能用這種拙劣的借口。拙劣歸拙劣,太後卻很受用。誰家奶奶不喜歡抱孫兒?皇家奶奶也不過是人。

“慶王是應該早日納妃。否則,按照我朝祖訓,無子嗣者無權參政。慶王要早作打算才是。”

群臣附和。有的確實是擔心慶王不能參政,有的卻另有籌謀。畢竟,王爺納妃,事關重大,若然在納妃過程中生出某些變故,也是難以避免的嘛。

許良不敢作聲,看著王爺的拳頭抵在眉心如此之久,他心中有一絲僥幸一閃而過。難道王爺要同意了嗎?不然為何遲遲未拒絕?果然,隨著王爺一聲歎氣,“那就辦吧”,說完,屏退許良,留下燭火在蠟油中閃爍舞動。

兩日後,天剛亮,宮裏便差人送來了全國各地權貴之女的畫像。可以說,嫁入豪門最快的方法,除了皇帝選妃之外,非王爺選妃莫屬。當然,派出來被王爺選的,通常也隻是家中第二好的女兒,最優秀的一般留給皇帝。但這次不同,當今皇上隻有7歲出頭,等到皇上選妃,寶貝女兒都人老珠黃了,隻能一邊感慨女兒生不逢時,一邊安慰女兒退而求其次,這其次也是很多人一輩子也求不到的。

許良一張張畫像翻閱,當讀到“吏部侍郎嫡女”時,王爺突然按停他急速翻頁的手,難以置信地詢問:“吏部侍郎?”得到許良點頭確認後,王爺眼神變得深邃,陷入那段痛苦的回憶當中。

父皇突然駕崩,雖然禦醫診斷是急寒之症,來得突然,走得突然,但王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感覺著父皇異常冰冷的體溫,慶王篤定絕對是中毒,可惜時至今日,一個月已經過去,他還是未能查出凶手。先皇駕崩後,唯一一個請辭的就是吏部侍郎。這很難不讓人產生懷疑。

先帝駕崩當晚,太後流著眼淚,秘密傳召慶王火速進宮。祖訓有言,有子嗣者方可繼位。奈何先帝的兒子均未有子嗣,隻能由唯一的嫡子——7歲的宋安繼承皇位。太後同意慶王的猜測,先帝定然是遭奸人毒手。她吩咐慶王暗中調查,而她則承受著百官的非議,擔起了垂簾聽政的重任。

翌日,慶王正欲前往吏部侍郎府邸打探,還沒出房門,門外稟報吏部侍郎求見。慶王越發感覺事情不簡單。

吏部侍郎張紀陽,向來老實,朝堂上也鮮少說話,旁人看來就是拿著俸祿混日子的小官。從來沒見他跟誰站隊,更別說登誰的門拜訪了。寒暄過後,張侍郎壓抑不住情緒,淚流滿麵,從懷中掏出一隻金龍玉扳指。慶王眼睛瞬間睜大,這是先帝的遺物。張侍郎說道:“張紀陽有幸得先帝信賴,潛藏於官員之中,探查百官動態,摸清群臣結黨營私之勢。三個月前,先帝將此玉扳指交給老臣,內藏先帝筆諭。慶王趕緊接過,玉扳指內藏著一個精巧的金龍鎖扣,裏麵果然藏著皇帝專用的特製紙箋:“慶王除右丞,後登基”!!!

先帝一直是慶王敬重的父親,自己雖非嫡子,但父皇對自己寄予厚望。原來父皇早已視自己為皇位繼承人,慶王感激父親的悉心栽培,先不論是否登基,他立誓一年內必殺右丞,為先帝報仇。

右丞相權振邊如其名,當年守邊退敵,立下赫赫戰功,至位高權重,終難逃權欲的驅使,結黨營私,與朝中權貴編織了嚴密的關係網,想除掉他絕非易事。

慶王隻需片刻便能摸清自己的處境。如果說大家擁有共同的敵人,那麼慶王與左丞陸為也勉強算是誌同道合,除此之外慶王還有太後、張紀陽支持,所以現在勝算估計已經有一成了。對,目前贏麵隻有可憐的一成!

按照計劃,他們用十個月的時間鏟除右丞的全部羽翼,如今已過一個月,他們逐漸摸清了權振邊關係網的各個節點。

看著兵部侍郎嫡女的畫像,慶王知道,行動即將開始,因為畫像中女子的無名指上,赫然戴著一隻玉扳指,筆墨間藏著一條幾不可見的金龍,這是他和他之間的約定,見金龍,開始行動!

而行動的第一步,便是迎娶張靈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