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顧氏傳人一(1 / 3)

他們家姓顧。

提起來大家都曉得,顧家。

顧衙弄裏有座大宅,就是顧宅。大家都曉得顧宅的大。顧衙弄原先一定不是叫顧衙弄的,是因為有了顧宅才叫這個名字的,就一直叫到現今。

顧家是蘇州城裏的大家。從前顧家的人讀書做官是有傳統的,且顧家的人丁一直很興旺,他們家裏從前多有“父子會狀”、“兄弟叔侄翰林”,所以顧家的人倘是做個州官,是很不稀奇的。話再說回來,倘是顧家的人做州官,必定是做得極好的,這家人家的才智是血脈裏傳下來的,別人要想學也學不來,要想比也比不過的。後來有許多戲文裏唱的曆史故事,像“楊桂芳攔轎喊冤”什麼的說起來都是顧家上代裏判過的案子。

顧氏的家聲後來到了顧允吉這裏,就莫名其妙地潰敗了。

顧允吉是父母的老拖兒子,也是惟一的兒子。並且顧家在這一代上,堂房各室偏巧均不得子,所以顧允吉就是顧家的最後一個男丁。

顧允吉的父親顧堯臣,1895年生人,原本也是科舉的科子,在顧家這樣的家庭裏,總是教子孫的精力放在這上麵的,自幼時起即練小楷,作八股文,試帖詩,父以此教,兄以此勉,然後就由秀才而舉人,而進士,而翰林,步步高升。當然那時候也有另外的規矩,世代做官的人家,倘若子孫讀書不成氣候,難得高中,也可以買個官來做做,或由上麵封個官做。但顧家的規矩素來是篤學修行,不墜門風,從未有過捐官之舉,所以教子弟進學,乃顧家之頭等大事。顧堯臣從小,自是聰慧過人,讀得進書,就因為讀書讀得太多,到六七歲就弄成個近視眼,看物事已是模模糊糊,就想去弄副眼鏡來戴。那時候的眼鏡店裏已不隻有國貨的水晶片眼鏡賣,外國的玻璃片眼鏡也已流進中國來,所以要弄一副眼鏡是不難的。可是顧家門風甚嚴,家中男兒都不許戴眼鏡的。因為,要走科舉道路,預備以後是要見皇帝的。從前皇帝召見,或者什麼人引見,是不許戴眼鏡的,說是顧家上代裏就有一個做大官的,近視眼,平時背著人偷戴眼鏡,貪圖愜意,後來就越戴越深,戴慣了便舀不下來。到皇帝召見,摘了眼鏡進殿,看見皇上就跪拜,旁邊太監皆掩口而笑,原來進的是一便殿,殿中置一穿衣鏡屏風,正對皇帝龍座,他跪拜的竟是鏡中的皇帝。皇帝嘴上雖沒有說什麼,心中自是不快活的,所以後來顧家就有了這個規矩。

顧堯臣眼睛看不清的苦惱,倒是不多久就沒有了,因為到了後來,科舉就停了。顧堯臣再提出來要買眼鏡,家裏也就不再反對。

顧堯臣的阿爹臨終前,“心氣不暢,多歎息”,其實也就是氣死的。顧堯臣的父親就想開得多,推翻皇帝,是因為皇帝的氣數到了。所以到顧堯臣長大了,相中了綢緞莊錢老板的女兒錢寶珠,他就沒有橫加反對。要是放在從前,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要全族共誅的。

顧堯臣是在一次看戲時認識錢寶珠的。一日顧堯臣聽說北邊來了一個京戲班子,在閶門外的戲院子裏擺台,就約了幾個朋友去看。從前在蘇州是重昆劇輕京戲的,蘇州人是看不起京戲的,京戲草台班,下三濫的,昆劇就不一樣,全是縉紳子弟白相的。官家就規定,京戲班子隻許在城外唱。顧堯臣他們一班年紀輕的,倒沒有什麼偏見,在他聽起來,昆劇有昆劇的調頭,京戲有京戲的味道,各有特點。因為大家對京戲另眼相看,不光限在城外演唱,對京戲的劇目,官方也控製得十分嚴格。那一日顧堯臣他們幾個人點了一出《賣絨花》,正要開演,官方就來了一個當差,說《賣絨花》是淫戲,不許唱。顧堯臣不服,就前去評理,人家一看是顧公子,自然讓三分。雖然京城裏打倒了皇帝,不過在下麵小地方,皇帝的官,特別是像顧家這樣的人家,還是很有威風的,何況那個當差,原來還是顧家下人的子弟,看顧公子出來,就不再管閑事了。

戲就唱起來了,想看戲的人自然是感激顧公子,大家朝他看,向他致意。顧堯臣後來就看見有一個姑娘在朝他笑。

這個姑娘就是錢寶珠。錢寶珠的漂亮是沒有話講的,要不然顧堯臣這樣的大家子弟,怎麼會去看中她呢。

綢緞莊在蘇州講起來是一種大商業,錢家的綢緞莊又是有相當規模的,在同行道裏,錢家是出眾的,但不過在顧家的門前,是抬不起頭來的。所以顧堯臣能夠同錢寶珠結成百年合好,說起來還要感謝維新革命呢。

以顧堯臣的才學加上錢寶珠的美貌,養出來的小人,自然是絕頂優秀的。

顧允吉的四個姐姐,芝蘭,芸香,芬菲,蔓菁,內秀外慧,天生麗質。未及成年,名氣就已經傳開去了。書香門第的一幫青年,談起來總歸說顧家門裏四大才女。要想結秦晉之好,沒有秦少遊的才氣,是很難得手的,另一幫不學無術的闊少,說起來就是顧家門裏四大美人,老大清秀老二豔,老三活潑老四媚。等到女兒們有了自己的交際,顧家門上就愈發川流不息了。

顧堯臣總算是個開朗的人,可是回想起從前顧宅森嚴壁壘,家風優良,弄到現在,阿貓阿狗都湧進來,著實不像腔。前思後想,就要怨錢寶珠肚皮不爭氣,倘是養個兒子,省卻多少煩惱。顧堯臣因此總歸不死心,還是想生一個兒子,一直到他50歲,錢寶珠49歲,終於遂願,得一貴子,取名允吉。允吉和她的大姐,相差25歲。

允吉生下來,就和他的姐姐不一樣,皮膚粗糙,又黑,五官也算是端正的,眼也不斜,嘴也不歪,鼻也不塌,可是組成一起,放在他的麵孔上,就很難看,也說不出是怎麼樣的難看,總歸是叫人看了心裏不舒暢。

顧亮臣因為上了點年紀,脾氣也大了一點,看兒子這個臉麵,心中甚是不快,他們顧家是相信相貌的。錢寶珠就是另一樣的想法,她是瘌痢頭兒子自己的好,抱在手裏看一張小麵孔,越看越好看。

別人看顧堯臣不稱心,就說,這是胎氣,退了胎氣,自會長好的。顧堯臣也相信這是胎氣。後來小毛頭一日一日長大,胎氣早應該退了,他的麵孔仍然是粗糙而且黑,而且說不出的難看,顧堯臣就曉得不是胎氣了。

顧允吉開始也和別的小孩一樣,半歲學說話,一歲學走路,也不見得比別人慢多少。可是到了三五歲上,別的小孩便開始聰明伶俐起來,顧允吉就顯出他的愚鈍來,比如他對別人的稱呼,不論是男是女,總是喊“小姐”,或者是“二姐”,或者是“三小姐”。

人家看顧允吉這種樣子,私下裏就說,顧家恐怕是氣數到了。顧允吉是個孽障,前世裏欠了顧家的債,今世裏來還報。顧家的上代裏,把顧家的優秀占完了,及到顧允吉,便隻有頑鈍了。

後來就請算命先生算命,得了四個字:大智若愚。

顧堯臣起先是很被這四個字鼓舞的,到後來他就曉得這四個字不過是騙騙人的,騙騙自己,騙騙別人。

顧堯臣後來就是帶著這一個美好的騙局走的。大家說,顧堯臣笀雖不長,五十多歲,但總算去的是個時候,總算是得個忠孝雙全的。顧堯臣死後不到一年,顧宅就充公了。

顧宅應該說是在錢寶珠手裏敗掉的。不過錢寶珠畢竟和顧堯臣不是一種樣子的人,要是換了顧堯臣,顧宅敗了,必是要吐血傷肝的,錢寶珠從顧宅裏出來,自然也傷心,但頂要緊的還是她和兒子的生計。

那時候顧家四位小姐,三位均已嫁人,四小姐也在顧堯臣死後不久跟著一個戲子跑走了,有大半年不通音信,想起來也該成人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