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韓庶終於修改好了自己的盜版小說。
對比了全國的出版社後韓庶覺得廣東福建地區的出版社的作風比較開放前衛。韓庶還特意到喀什城裏的郵局去了一趟,買了幾期《福建文學》月刊,回來一翻果然內容要比其他的幾部內地的文學刊登的作品要前衛些,大概是接近香港和曆屆開辦廣交會外國人比較多的原因,廣東人的思想也比較開放前衛,連帶文化界的風氣也要開放一些。
韓庶現在為這個小說感到萬分苦惱,本小說如果按照當時的人的眼光來看,幾乎就是絕對的曖mei,甚至有些色情。
如果人家一了解到,這本小說作者竟然是十來歲的小屁孩,那還不鬧翻了天,就算是其他的因素例如文筆、知識等都可以用天賦來解釋,可是這本書從根子上說是本言情小說,而且是一本極為煽情的言情小說。如果這樣的小說是十來歲的小屁孩寫的,那……。
後麵韓庶想都不敢想,隻要一想起來,就覺得寒的全身的汗毛都要豎起來了。
無奈之下,韓庶隻能將原作,改了又改,幾乎將其中的關於愛情的部分,全都改成了似友誼似曖mei的那種隻可意會的那種氣氛。
這修改小說,在韓庶看來簡直就是比用01來寫程序還要撓頭。這工作對韓庶來說,簡直就是比上刑還要痛苦。可是要想幹事業,沒錢是萬萬不行的。為此韓庶不知愁掉了幾許青絲。
就這樣韓庶日夜熬著,終於在一個多月後,小媳婦熬成了婆。
別說,這樣一改還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兒,含蓄的曖mei的香甜中帶著青澀的馨香。
看著手中的兩份書稿,韓庶邪惡的笑著,今後這本修改版在大陸發行,那個原版,在海外發行,一時間韓庶陷入了YY中……
韓庶的書稿投遞到廣東福建的幾家文學刊物出版社,沒想一個月下來根本就沒有動靜,就在韓庶都要快失望透頂的時候。
《福建文學》編輯部的回執來了。
原來有名的刊物自視身價,不願意刊登像韓庶這樣沒有任何名氣作者的作品。就是難得的一篇無名之作,也是題材正統文筆優美的上佳之作。而韓庶的這篇小說,取材就不用說了,除了科幻色彩之外,在當時看來幾乎就是叛逆,而且行文奇特,像詩又不像詩,如果以傳統的評價標準來看,幾乎就算不上什麼文筆,最多也就是有一點煽情。這樣的作品,這些大刊物當然是不予考慮。
可是小刊物的編輯們,膽子卻又大的有限,在當時那種剛結束階級鬥爭年代的氣氛中,誰敢出版這樣不靠譜的東西?本來唯一大膽的一個就是《福建文學》,卻因為年中時候刊登了舒婷的詩,而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在那個年代本來一潭死水的文學界,卻因為一個紡織女工的不著調的詩而沸騰了。有人討伐有人讚揚,有人貶鄙有人支持。搞得文學界一時間風雨滿樓的,而作為刊登渠道的罪魁禍首《福建文學》遭遇的境況可想而知。那簡直就是,將整個刊物出版社的上上下下,都被架到火上烤啊!上至總編下至清潔工無一例外,整個出版社哪裏膽量來出版更加不靠譜的韓庶的作品。
要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學界,將科幻、武俠、魔幻、言情這類作品,一直都不當作的‘文學’作品,最多也就是一個大眾娛樂作品而已。現在韓庶的作品,這些不利因素全都沾上了邊,而好的一麵卻一點都沒有。
福建文學編輯部的劫難,一直到了年底舒婷的詩在全國一炮打響,要求補丁的訂單如雪花一般的飛來,《福建文學》一刊再刊,連出幾版這才作罷。那個年代雖然想雜誌社這樣的單位大多是吃大鍋飯的,可是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家準許按勞分配,一定量的拉開收入差距,大大小小的單位也開始發起了獎金,而獎金就是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刊物的發行量,和在業界的影響力。
自從吃了舒婷的朦朧詩這個第一口的螃蟹,知道了螃蟹的美味後,出版社的上上下下,再也沒有誰在乎被架到火上烤了,整個出版社的經濟頭腦大大的被加強了。從上倒下團結一心的找新的螃蟹,但願這個螃蟹越大越好,長得越怪越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越好。在所有編輯都回頭,重新從遺忘多時的稿件中淘金時,命運的車輪由此轉動了……
上個月的某天韓庶終於接到了出版社的來信,說是稿件已被選中按字數及稿酬,小說每字1分錢(作者也不知道當年的稿費情況,網上也找不到相應的資料,隻好自己杜撰了,如果有了解情況的讀者請貼在書評區,作者會修改書中的數據,如果沒有,將按作者杜撰的稿費來算。)詩是5分錢一個字,標點符號一樣算字數。韓庶的小說稿酬816元。
出版社來信韓庶當然是拿不到的,這天何秀媽媽上班時竟然從連隊傳來了一封信,竟然還是福建來的掛號信。本來掛號信是要郵遞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的,可是那時的兵團地域廣大,離城市又十分的遙遠。所以一般都是郵遞員將信送到團部,再由團部一級級的發下來。雖然是掛號信,也是沒有辦法投遞到本人手上的。
接到信何秀一時覺得有些莫名其妙。看著信封上收信人是韓庶,這就奇怪了,一個13歲的小孩子家怎麼會有外地來的信,再一看發信的地址竟然是‘福建文學編輯出版社’。情況甚是奇怪。
思索良久,何秀也沒想出頭緒來。何秀想著索性先將信打開,來看了再說。拿了剪刀,轉念一想,還是將信件收好,決定就這樣交給韓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