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凡所在陳村,位於褚北鎮東北,周圍環山,除了這座最高的虎山之外,還有一座連綿數十裏的眉山。
據說,這座山很有曆史,曾是南北朝時期一位名叫眉公的隱士居住的地方。但是山上,除了有塊毫無特征、平凡無奇的岩石,被一些文人墨客硬生生的和眉公詩詞歌賦中的山中奇岩對上號之外,別無他物。
當然,還有建國後不知哪一屆,估計也是儒班出身的鎮長,在這裏畫了個圈,立了塊石碑,上書“眉公石”,成了鎮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如今的那塊石碑和岩石,早成了鄉下孩童被父母帶著種田時玩耍的地方,爬上爬下,拍點泥巴什麼的。
眉公兩個字,幾乎看不到了。眉公這個人,幾乎也沒人再記得。
改革開放二十年,哪怕是學者,也一心向錢看,哪裏輪得到一個死了多少年的糟老頭子。
可鄭凡卻知道,眉公此人的的確確存在,而且不是什麼糟老頭子,似乎是南北朝時哪個朝代的官。這官還不是一般的官,曾經權傾朝野,不過後來被趕下了台,才在此隱居。
而鄭凡之所以知道這些,卻又牽扯到千禧年褚北鎮甚至蕭北市的一件大事。
眉公墓的發現。
自古權貴永不足,權力財富束縛著無數朝代無數的人,其中不乏英雄豪傑。
生有千軍萬馬,死亦要三軍護送。生擁無數財富,必入墓葬,以死後享用。
尤其是在南北朝那個混亂的年代,權貴收斂財富的手段較之和平年代更甚,一個曾經宰相似的官,他的墓,能簡單?
鄭凡當然不是想去盜墓,他突然想到這件事,又是因為這件事牽扯出的另一件事。
眉公墓挖掘事故。
眉公墓並不大,但墓穴的建築卻是巧奪天工,無論尋龍點穴之位置,還是墓室內外之機關。
尤其是眉公墓的排水設置,比起現如今的一些大城市,不知強多少倍。
隻可惜當時前來挖掘古墓的專家們沒什麼能力,不僅判斷錯了眉公墓的整體布局,還遺漏了最關鍵的一條地下河,最後導致地下河被掘開,水淹工地,整個墓地被淹沒在水裏,挖掘工作再也無法開展。
最後還是一名本地農民想到了方法,就近搜集了幾十台抽水機,強行把地下河的水位抽低數米,人力物力不知耗費了多少,彎路又不知走了多少,才將挖掘工作進展到了最後。
可鄭凡卻知道,那些專家們之所以判斷失誤,是因為這條地下河千年前本是一條明渠,後來山洪滑坡,徹底給埋沒了,但巨石間的縫隙給水流留下了通路,數百年來又衝出一條地下河。
眉公墓的布局,是根據地下河還在地上的時候布下的,他們忽略了山水地勢的變化,自然會出錯。
不過最讓人驚歎的是,當年眉公墓的排水布置,不知是有意無意,竟然有一條渠道,可以輕鬆地排除地下水。
這個案例當年鄭凡恰巧研究過,知道在地下水淹沒眉公墓的時候,如何僅用一次水下爆破,就能徹底解決水患,不用考古隊員們長期在抽水機的轟鳴中工作的解決方案。
當年眉公墓挖掘陷入困境的時候,曾經集思廣益,到處尋求解決方法,而那個本地村民,就因為這件事得到了八萬元的獎金,他本人也因為這件事得到了負責考古工作的一位領導的賞識,據說混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