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八 軍隊建設(2 / 3)

唐王二人就是一句話——你們說的這些新鮮玩意兒我們統統不懂,要麼你自己來訓,要麼,就按我們的要求辦。

於是那幫空想宅男立即退縮了,唐健和王海陽二人在其他若幹有過參軍經驗的同誌們幫助下,得以完全按照他們所習慣的現代軍事條例來訓練這支部隊。

組成這支部隊的來源相當複雜——有不少是在曆次作戰中被俘虜的大明正規軍人,也有些海盜團夥成員,更多是從本地招募來的青壯年新丁,另外還有少數外國人船上的西洋水手,在經過考核,確認其忠誠以後,也被允許加入了正規軍。

不過所有這些人在軍事組眼中都是一視同仁,都屬於要從頭開始訓的菜鳥。好在對於如何訓練新兵這幫現代人並不陌生,在現代時解放軍每兩年一度的新兵訓練營,唐王二人都曾經去擔任過教官,而其他有過軍隊履曆的人就算沒訓過人,好歹也都被人訓過,知道該怎麼把一個人從普通老百姓轉變成為合格的,必要時敢於豁出命去執行上官命令的英勇士兵。

——要想讓士兵心服,以身作則是最起碼的一條。

從新兵入營的第一天起,唐健,王海陽,以及其他訓練班長們,就直接把鋪蓋搬進了兵營裏。

平時吃住訓練都在一起,早晨跑步也不例外,吃一樣的飯,睡一樣的鋪,訓練時候衝在最前頭,晚上還巡視蓋被子……這樣的長官想不服眾也不可能啊。這些明代新兵雖然素質差些,來源複雜些,但他們的心思念頭比起現代人,一個個簡直就是純潔的小白兔。現代軍營裏一些常用的收攏人心的小手段,比如晚上班長給打盆熱水什麼,很容易就能收到效果。

人心收服以後,就是一大堆紀律條例之類頒發下來。繁瑣到連吃飯走路的姿勢都有規定,剛剛接觸到這些東西的新兵們自然是叫苦連天——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還根本不識字呢。可隨時要抽查,背不出做不到就要繞軍營跑二十圈的懲罰卻讓他們不得不白天黑夜的死背。而且還無法抱怨——因為包括唐健在內,連同那十幾個訓練排長也都身體力行,在平時行動中所展現出的紀律素質更比他們嚴格許多。

短毛軍的訓練方式也和傳統習慣大不相同,中國古代練兵大都注重陣形,操演,或者是傳授刀槍技法,但在短毛這邊卻是首重體能。每天早晨起來繞著營地跑上若幹圈子是必備項目,每隔幾天背上全套裝具,或者是和裝具同等重量的土袋子拉出去跑個十來裏地的訓練方法,也很快為士兵們所熟悉。

他們學習的作戰技能也和明軍截然不同,射擊和投彈被當作重點訓練內容,挖戰壕與使用各類爆炸物,諸如埋設地雷,丟炸藥包的技巧也被當作正式技能傳授,相比之下格鬥刺殺反而被大大簡化。短毛軍中關於近距離的格鬥技巧隻傳授很少幾招,但凶狠實用,全都是一擊定生死的狠辣技法。

但這還遠遠不是全部,基本上,每天白天都要鍛煉身體,操演戰技,到了晚上卻還要繼續學習,文化課或是政治課,再或者就是緊急集合與夜間行軍……

勞逸結合,每隔一段時間也會讓他們放鬆,但這種放鬆同樣是有計劃,有秩序的進行,而不是讓人閑下來什麼都不幹。

到地方上去幫助老百姓幹活就是一種放鬆的形式。現在臨高縣以北,紅牌港與文瀾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基本都已經成為短毛“合作農莊”的一部分,土地聯合以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統一規劃調度,合理分配人力。平時可以抽調人手去做些副業,到了農忙的時候,農業組發出請求,軍隊就出麵幫忙幹活兒。士兵們也都樂意去——因為在農莊裏麵他們可以吃到一頓頂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