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豐年。
去年的瑞雪,加上今年上半年的風調雨順,地裏的麥穗都壓彎了腰。
又到了一年中收獲的季節,田地間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收獲的季節,總是讓人那麼的賞心悅目。
此刻所有人的臉上,都彌漫著喜悅。
對大人們而言,金黃的麥浪怎麼都讓人看不夠。
就連小孩子們,臉上也洋溢著興奮的神情。
每到搶收的季節,他們都自發到田地間撿拾麥穗稻穗。
當然。
孩子們的目的很簡單,因為哪天能吃大鍋飯。
至於大人嘛,他們則是發自內心的喜悅。
更主要一點,公社的廣播已經播報出來:
今年每人能領70斤麥子。
他們這兒雖然以稻米、高粱為主食,但如果有麥子吃,他們也是很樂意。
與高粱米相比,麵粉要好吃得多。
更令他們感到開心,搶收期間的大鍋飯,不僅有紅燒魚塊吃,還有土豆燒肉吃。
廣播裏說了,公社每天給每個村分五十斤豬肉,要保證社員們有力氣幹活。
上一次能吃這麼好,還是真正吃大鍋飯的時候。
收割小隊一般由三人組成,一個人用鐮刀割麥子,一人捆麥子,另一人則將麥子運到手扶拖拉機上。
如果手扶拖拉機沒開過來,三人中則有兩人割麥子,另一人專門捆。
割麥子的活最累,三人一般都是輪流著來。
四千畝麥田對五千多人而言,兩天都不到,便將麥子都割了個精光。
割完後公社又組織學生與小孩子,在裏麥地再次撿拾一遍,確保做到顆粒歸倉。
充足的脫粒機,讓公社的麥子第一時間脫了粒,然後在各個曬場晾曬。
曬了兩個太陽後,公社組織人將三十二萬斤麥子,拉到了國有糧庫交公糧。
交完公糧後,公社又組織人,賣給糧庫五十萬斤的麥子。
最後,三個村按照每戶的人口,各家都分到了自留糧。
剩餘的麥子被集中到公社糧庫,經過過磅後,居然有34萬8千多斤。
葉城了解情況後直接吩咐道:
“文漢同誌,給公辦老師發七十斤麥子,民辦老師發五十斤麥子。
記住,這些不入賬,徐會計直接做成耗損。”
管委會眾人愣了下。
隨即劉長青道:
“社長,民辦老師已經發過70斤麥子,還用發五十斤嗎?”
公社裏的民辦老師,都是公社裏的人。
民辦老師的工資,壓根就養不活一家人。
所以民辦老師家的另一位,多半在公社裏出工。
“發吧,都是公社的人,他們的工資本來就比公辦老師低。
五十斤麥子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他們而言,卻能讓一家人吃飽飯。”
說完後葉城頓了頓,繼續道:
“今年麥子的畝產達到392斤,基層幹部功不可沒。
基層幹部每人獎勵五十斤吧!!
至於公社總部,就按一百、七十、五十的標準發放。”
劉長青遲疑了下:“社長,這樣子不好吧。”
葉城霸氣的揮著手道:“有什麼不好的,就按我說的辦。”
為了提高總部的士氣,適當的弄點福利不是很正常嘛。
……
對種田的百姓而言,他們往往是靠天吃飯,尤其是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