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短片《水滴》,導演們爭著(1 / 2)

會議室內。

激烈的討論還在繼續。

京都一月份的夜裏,鵝毛的雪花從天空飄落下來。

高樓大廈上,一塊玻璃,仿佛隔開的是兩個世界。

楊大利感覺到了一道視線落在他身上,他抬起頭,正好對上了張一謀狹長雙眼。

是詢問,也是警告。

楊大利不敢藏私,開口說道:“徐導,這麼說吧,科幻電影和現實電影不同在哪裏,一般現實的電影,就是我們可以通過現實,但是那種科幻電影,是基於對於未來或者未知的一種想象,很多都是超脫與現實世界的,包含了想象力的世界,僅僅依靠現實世界是無法展現的,必須依靠科技手段。”

這話就說的比較透徹,科幻電影最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裏。

張一謀握著冒著熱氣的茶杯,開口道:“一個是要運用現有的技術,另外一個就是用得好。”

每一個場景,通過現在的技術,能夠達到什麼樣子,必須心中有數。

張一謀不是不相信徐峰作為導演的能力。

但是徐峰的履曆他很清楚,徐峰沒有製作過科幻片。

科幻片對於導演的要求,比傳統電影更多了一條,你需要了解當前的都有什麼樣的技術,能夠出來什麼樣的效果,畢竟很多都是後期製作完成。

徐峰對於這些器材技術都不了解,那麼又怎麼能夠把握出來短片最後出現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不僅僅要懂,還要能夠用的好。

現在隻有三天的時間就要完成作品,來不及讓徐峰一點點的學習。

這才是張一謀召集了龍國電影協會的人過來的原因,讓他們給徐峰出謀劃策。

特別是楊大利,別看他今天在港島影視協會的人麵前丟臉了,可是現在龍國這邊要說最了解科幻電影的,非他莫屬。

今晚龍國影視協會這邊臨時召開的會議,在座的也不過是十個人這樣子。

大家的爭論就此告一段落,全部人的視線都落在了徐峰的身上。

徐峰合上筆記本,後背向後靠,半靠在了椅背上。

“我先說一下我準備的科幻短片的故事,短片的名稱《水滴》,故事發生在未來的某天,聯合國秘書長向宇宙中的未知生命發送了一條渴望建立交流和友情的口訊。不知過了多久,地球收到來自三體艦隊的訊息。”

《三體》曾經那個世界華夏現代科幻小說的一部巨作,且作為亞洲首個獲得雨果獎的科學文學作品,不僅使得華夏當代的科幻文學小說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將當時的華夏的科幻小說“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水滴》就是根據根據《三體:黑暗森林》改編。

徐峰繼續簡單的描述故事:“而今三體艦隊的前哨探測器已經抵達太陽係,地球國際發射了螳螂號火箭,以捕捉這枚探測器。針對外星來客,人類的科學家、政治家和普通平民百姓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從外星生命的生物組成、來客的意圖到宇宙科技的發展水平以及此次與地外生命接觸的意義,每個人都踴躍提出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渴望讀懂生命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