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華宜老板麵對麵(1 / 2)

“不好意思啊,版權不賣!”

徐楓笑著,但是語氣堅定地回複。

王總表情中閃過一絲不可思議,但立馬恢複了正常。

在他的眼中,這個小夥拿著劇本過來,就是來賣版權的,現在的否認,隻是一種以退為守的說法。

目的就是想在談判中獲得更多的利益,隻要利潤足夠,沒有人會不同意。

他點燃了一個煙,然後伸出了三個手指,

“給你這個數!”

徐楓看著那個數,仍然搖了搖頭。

在他看來,不管王中雷出多少錢,他都不會賣版權。

之所以徐楓親自上門拜訪,還公開了這麼多的劇本內容給他,一是因為他需要與一個有實力公司合作,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知名度,二是因為華宜是擁有國內最多影帝影後的公司之一,也是這部戲十分需要的。

他深知這部電影當初的成功,與每一個實力派演員的優秀演繹離不開。

這裏麵的每一個角色,單獨拎出來,都立體生動,造就了這部群像戲的成功。

“那你開個價?”

王中雷坐回了自己的老板椅,喝著茶問道,

“抱歉不賣,我這次來是想和王總談合作的,電影我要自己拍!”

王中雷輕笑了一聲,他還是太年輕了。

在他看來,徐楓有點過於自信了。

《華夏合夥人》和《風聲》是兩部截然不同的電影題材,在敘事的手法、電影畫麵的處理、節奏的安排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

就算他拍了一部成功的《華夏合夥人》,但並不代表他就有實力能夠拍好這部《風聲》。

《華夏合夥人》相對來說,與徐楓的時代更貼近,他出生在這個時代,經曆了這個時代的經濟騰飛,看到了周圍人的變化,所以理解和呈現起來也會更容易一些。

而《風聲》發生的時代,早在他出生的幾十年前,即使他能從各類文獻中,與老兵的訪談中,找到曆史的印記,但是對於那個時代、那些人物的感受和認知,不一定來得深刻,不一定能拍攝出應有的效果。

並且《風聲》這部劇,對人物的刻畫,對節奏的把控,對畫麵的審美,要求更加精準,若有一環失誤,都會影響觀眾對整部電影的觀感。

這樣的電影,就算與他們公司常年合作的頂尖導演,都沒有幾個人能有絕對把握拍好,更何況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導演。

於是,他又拿出一根煙,

“小徐,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你這個劇本的確不錯,但需要配上合適的伯樂,才能讓他發光。”

“我知道作為作者,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肯定是希望由自己來執導,這些我能理解。”

“不過啊,人貴在懂得何時取舍,如果能給它更好的出路,能讓他登上更高地舞台綻放光芒,我想你應該不會拒絕吧。”

王中雷的這番話,明裏暗裏的意思,徐楓都聽得明明白白的。

意思就是說,劇本好,但你這個導演沒經驗,我不相信,所以我隻想買劇本,不想合夥投資。

可徐楓準確地知道這部電影該如何拍攝,呈現出來的效果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