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華聖人之佛法經典 華夏文明之智慧巔峰
《六祖壇經》是佛教的經典,也是我們祖先最高智慧的呈現。作者六祖惠能是唐代中期的人,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中華有三聖和四聖兩種說法。三聖指的是伏羲、周文王、孔子,也有“四聖”之說,也就是三聖再加上六祖惠能。六祖惠能在中華文明當中,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地位?是因為六祖惠能把佛教、佛法的教理、教義發揮到了極致,達到了頂峰。六祖惠能從一生的修行當中,領悟、感悟、明心見性,所悟出的佛理是最高的智慧,也可以說是最究竟的學問。
六祖惠能的《六祖壇經》,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佛法的教理,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所有的文明、文化,最巔峰的彙集,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最高的智慧也是最落地的智慧,開創“禪”這一宗。“禪”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特性、特質,是隻有我們才有的,在唐代中期的時候集大成於六祖惠能。
我們知道,佛法是從印度傳來,所有佛教的經典都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六祖壇經》是唯一的一部由中國人自己寫成的經典,集合了所有印度佛教經典,其精髓傳到中土,由六祖惠能經過一生的修習,將佛教的經典彙集而成《六祖壇經》,非常難能可貴。
中國人寫的書,我們中國人就能看得懂。不是用唐代的文言文,而是用唐代時的口語,我們現在看都有點接近白話文。雖然是用白話文寫的,但是《六祖壇經》的意義、教理、精髓是最深奧的。所以學佛的人,甚至修道的人,隻要你想掌握或了解宇宙的真相,想了解人生真正的真相及意義,《六祖壇經》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說,對所有修行的人,這是必讀的一本經典。其他的經典跟《六祖壇經》比較,《六祖壇經》是整體,呈現的是本體,其他經典呈現的都是局部,某個教理、教義的碎片。因此研究宇宙真相的人、想修行的人、想得道之人,《六祖壇經》是必不可少、必須要讀的一本經典。
六祖惠能他不識字,一生也不會寫字,一切都是口耳相傳。他的智慧是自然流露的,是弟子問的時候,隨機點化而流淌出來,弟子再記錄下來。
六祖惠能講經說法三十六年,在這三十六年中,弟子不斷地記錄他隨機流淌的智慧,形成語錄,然後再經過六祖惠能的確認,這樣逐漸的彙集成了這樣一本《六祖壇經》。所以,這本《六祖壇經》從唐代中期到現在一千三百多年,可以說是原汁原味的,唯一一部得到了聖人本人認可的經典。這一定要搞清楚,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知道,由印度傳過來的所有的佛經,都不是釋迦牟尼佛當場認可的經典。是他在隨機講授的過程中,由弟子記憶下來,不是記錄下來。印度在遠古的時候,是沒有記錄的,沒有那個習慣。印度沒有曆史,他們(印度人)連曆史都不記錄。尤其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他不允許弟子把他的話寫出來,也不允許把他的畫像畫出來,也不允許給他立雕像。為什麼?這就是佛法的傳承。他傳的是什麼?傳的是以心印心,不是局限於文字或者執著於文字。
但是後來,釋迦牟尼佛往生以後,他的弟子發生分歧。有的說佛祖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有的說是那樣教導我們的;有的說在這個法會上說的是這樣的一個經典,有的說在那個法會上說的是那個語錄,大家沒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這樣佛教內部,在傳播或修法的過程中,發生很大的分歧。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佛弟子在佛往生後,有幾次大規模的集結。後麵的延續全是翻譯(記憶),所以說所有的佛經一開頭一定得加幾個字——“如是我聞”,即“我是這樣聽佛祖說的。”所以全都是記憶。雖然那時的古人心思比較單純,可能記憶力超群,但是,真的能記得那麼清楚嗎?
六祖是聖人,是大徹大悟者,就相當於佛。所有的佛教經典裏麵,隻有六祖的《六祖壇經》,得到了聖人、覺悟者、開悟者、佛本身認可,經過他確認的一部經典。這一點就是《六祖壇經》之所以難能可貴的地方,能流傳到現在更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六祖惠能往生之前,有弟子問他:“師父往生以後,以誰為皈依?”六祖已經不傳衣缽了,從印度來的衣缽、信物失蹤了、沒有了,不讓大家去執著於這個信物。但是弟子就問:“我們以誰為皈依呢?以誰為依準呢?”六祖惠能告訴大家:“以《六祖壇經》裏麵的教理、教義為依準,來修行。”這是六祖親自講的,所以《六祖壇經》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六祖壇經》裏麵都是至理名言、最高的智慧,集合了所有印度佛教的精髓;同時,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文明,也彙集到這裏。也就是說,把西域、古印度傳過來的佛法的精髓,和從伏羲起始的中華民族的文明,在六祖惠能這兒集大成,而成果就在《六祖壇經》裏麵,可以說就是中華民族整個文明最高的智慧。六祖惠能之後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一位大師,沒有任何的教理、教義能夠超越於《六祖壇經》,所以是最高的智慧。我們現在要來學習的,就是六祖惠能留給我們的璀璨文明。
為什麼叫《六祖壇經》?壇是什麼?是當時六祖惠能在寺裏麵講經說法的時候,弟子們給他搭建了一座高台,他在高台上給大家講經說法。這個高台在古語裏麵就叫做“壇”,其實就這麼簡單,《六祖壇經》的意思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在高台上給大家講經說法的經典,叫《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