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華南北的主食太豐富,如果還像之前《自然的饋贈》一樣每集講一種食材。
那麼,隻憑主食都可以單開一個大型連續劇了。
所以實際拍攝出來後,經過張歡的權衡,最終是砍成可上下兩集。
就以南北方為分界,上集講南方,下集講北方。
兩集90分鍾的內容,背後的付出是為此張歡、黃老師,還有熱小笛,真的走遍了炎華。
劇集講的是主食,作為衍生節目的《美食檔案》首播這期自然也是以主食為主。
演播室裏,現場被打造成了家庭的廚房和餐廳。
開放式的廚房那邊,是張歡、黃老師、小灑和冰冰四位主咖的位置。
明星嘉賓則是坐在餐廳的餐桌跟前,也算是主客分明。
本來,最開始的時候節目組是想打造成飯店的樣子的。
不過黃老師他們都覺得這樣不夠溫馨,氛圍沒有家庭來得好。
所以,最終弄成了這樣。
“在節目中已經介紹過,張歡和黃老師都是南方人,都是吃米飯長大的。”
“我也是南方人,這點也一樣。”
在這樣的節目裏,主要還是由小灑進行主持,冰冰負責協助。
他首先開口,先用他們幾個主咖打開話題。
“冰冰是北方人,是以麵食居多。”
“小笛最熟悉的饢,也已經在節目中有過介紹。”
“那麼我想問一下各位嘉賓,你們的家鄉是以什麼主食為主?”
“對於各種各樣的主食,你們有什麼特殊的記憶,或者說是經曆沒有?”
問題拋了出來,幾個嘉賓的發言都非常踴躍。
而且,也都非常真誠。
提起這種話題,往往聊得最多的就是各種家長裏短。
這些話題可能很平,沒有那麼勁爆,卻能給人濃濃的溫情。
所以,當這些嘉賓圍繞著主食聊起了一些家庭瑣事,也是讓粉絲和觀眾有感觸。
當然,在這個節目上,並不是純聊這麼簡單。
打造了個廚房,這可不僅僅是樣子,而是直接要上手做的。
不過,不是像《向往的生活》那樣黃老師負責做,其他人負責吃。
最多打打下手這樣。
在紀錄片中,張歡和黃老師為了一種美食,往往是從最開始做起。
跟隨著當地人一起,講著當地人的故事,從頭將食材弄來,最終做出美食。
有時候,為了一道食材就需要等上好幾個月,比如說諾鄧火腿。
在說起主食的時候,有嘉賓提到了最近去彩雲拍戲,吃了過橋米線後很喜歡。
而在紀錄片裏,對這種彩雲美食也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張歡、黃老師和熱小笛三人,是從手工製作米線開始,最終才將過橋米線端上桌。
在節目中,當然不可能做得這麼細致。
而這些嘉賓要做的,也是就像節目中的張歡和黃老師一樣,親自體驗一把。
他們需要互相協作,在黃老師的指點下做出自己喜歡的食物。
然後,互相品嚐。
不過做得怎麼樣,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準浪費糧食。
在交流、實踐的過程中,負責控場的小灑和冰冰,時不時的還會加入未播出的片段。
相比起前麵幾集,因為這次壓縮得比較厲害,所以堪稱精彩的被剪掉的片段還要更多。
“我勒個去,原來有這麼多精彩片段被剪掉了啊,張歡這剪刀手真是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