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稱金陵,素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譽。相傳,此地山川靈秀、氣象宏偉、人傑地靈、文學昌盛。國民政府遷都金陵以後,召集各地能工巧匠,開展了大規模的修房屋、建道路、開劇院等建設。當時民間有種說法:“集全國之力,謀一城發展”。王飛鵬早就看到了這塊大肥肉。為謀求財政部次長職務,他攜帶重金,拜訪了河本大作,並由其引薦到國民政府委員那兒,才調任財政部次長。
王飛鵬任財政部次長後,為收回投資款項,趁國民政府大搞建設之時,把手伸了出去,凡經過其手的各種款項,猶如雁過拔毛一般,遂積累了萬貫家財。
路修身一行乘坐的“鐵甲衛士”宛如一座移動的堡壘,堅不可摧。它的外觀猶如一隻鋼鐵巨獸,車身閃爍著銀色的光芒,散發著凜冽的寒氣。鐵甲衛士白天在公路上疾馳,如一陣銀色的旋風,劃破長空;晚上則停下來休息,如一頭沉睡的巨獸,靜靜地守護著路修身一行。媒體們對鐵甲衛士的出現感到震驚不已。街頭小報更是連篇累牘地報道,標題一個比一個誇張:“鐵甲衛士震撼亮相!”“縣長的守護神!”“不可思議的鐵甲巨獸!”
艾培記者眼見輿論被媒體引歪,不由著急起來,趁著路修身還未到財政部之時,搶先采訪,問道:“聽聞路縣長與財政部王飛鵬次長是舊相識,這次雙方握手言和,於國於家幸甚!”其他媒體從艾培記者那兒嗅到了不同尋常的信號,紛紛調轉矛頭,專挖路修身和王飛鵬的舊故事,從王戰欺淩羅英,到賈梁柱痛打王戰全部都挖出來了。媒體又繼續跟蹤報道,連街頭小報都整篇整篇的報道,摘幾個顯眼的新聞標題:“鐵血縣長與鐵甲衛士的恩怨情仇!”“鐵甲衛士為何來到金陵?”“鐵甲衛士能否保衛縣長安全離開?”,等等。
近日,眾多媒體記者守候在財政部和南京東北部王府大院門外,希望采訪王飛鵬和王戰。然而,連續數日的蹲守並沒有讓他們獲得任何進展,財政部和王府大院的大門始終緊閉,記者們連兩人的麵都沒見到。盡管如此,仍有部分媒體堅持不懈地在門外守候,希望能夠獲取到兩人的最新消息。
與此同時,路修身抵達南京後,並沒有直接前往財政部與王飛鵬會麵,而是委托軍政部次長成陽真與委員長取得聯係,並向委員長陳述了高陽的建設情況以及王飛鵬對高陽發展的大力支持。兩人采取的方式截然不同,王飛鵬行事高調,而路修身則選擇了低調處理。
這時,媒體們將關注的焦點轉向了路修身,對他的日常生活進行了詳盡的報道,包括他的衣食住行以及每日行蹤,引起了民眾的極大興趣。
麵對鋪天蓋地的報道,羅勇的心情變得越來越複雜。他原本對這次行動充滿了期待和興奮,但現在卻感到忐忑不安。他問路修身:“有幾成把握了?”路修身伸出一隻手,握住三根手指頭,僅留兩側的兩根。羅勇驚訝地問道:“怎麼還是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