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最偉大的力量常懷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寬容有錯的人,是幫助他分清是非善惡有這樣一個佛門故事。
有一天,布袋和尚正在很專注地向弟子們弘揚佛法,突然,從下麵的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騷動……
“又抓到你偷錢了!”一名弟子抓住另一名弟子的手大叫,並把他拖到布袋和尚的麵前。
布袋和尚問明情況後,很寬容地說:“大家就原諒他吧!”
“不行!他已經偷過很多次了,這次不能再原諒他了!”
“如果不把他逐出山門,我們就集體離開!”眾弟子也附和著大嚷起來。
布袋和尚繼續以寬容的口吻對眾弟子們說道:“你們都是他的師兄,都能分清是非曲直,但他卻連起碼的是非都分不清,如果我們大家都不幫他來明辨是非,那還有誰肯來幫他呢?”
布袋和尚接著靜靜地說:“我要把他留在這裏,哪怕你們全都離開也是一樣。”
聽了師父的話,那位偷竊的弟子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淚流滿麵,他發誓洗心革麵,痛改前非。他從此知道了什麼是是非善惡。
這位慣於偷竊的弟子終於迷途知返,浪子回頭,潛心修習,最終成為了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寬容是一個人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美德。以寬容之心對待別人的過錯,可以讓對方明白自己的不足,明辨是非。當我們寬容他人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也是柔軟的,仁慈的;寬恕了他人的同時,我們也把自己的心靈照亮了。
無心之過是可以諒解的從前,有一個窮苦的老人和他的兒子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辛苦。後來老人受到佛陀教義的啟發,就和兒子一起出家,老人當了比丘,他的兒子當了小沙彌,兩人成為了師徒。
這天,老比丘帶著小沙彌一起出去化緣,師徒倆不知不覺越走越遠,等他們想到要回去時,天已經快黑了。師父年紀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來攙著師父走。
天色越來越暗,當他們走到一座樹林中時,天已經很黑了,什麼都看不見了,隻聽見師徒倆行走的腳步聲和樹葉的沙沙聲,還有從遠方傳來的各種野獸淒厲而恐怖的叫聲。小沙彌知道樹林中常有野獸出沒,為了保護師父,就緊緊拉住師父的手臂,連扶帶推地快步向樹林盡頭走去。
因為師父年老力衰,又東奔西走了一整天,早就累得走不動了,又加上看不清楚道路,在徒弟情急的一推之下,一個踉蹌跌倒在地,剛好頭磕在一塊硬石頭上,一下子就死去了。
小沙彌看到師父倒在地上,趕忙把他拉起來,可是見他沒什麼反應,才發覺師父已經死了,不禁大吃一驚,失聲痛哭!
天亮以後,小沙彌獨自一人回到寺廟。
寺裏的比丘們知道事情的經過後,紛紛譴責小沙彌:“你看!都是你不小心,害死了自己的父親。”
“就是說嘛!竟然把自己的父親推去撞石頭,真是個不孝子!”
小沙彌有口難辯,心中覺得很委屈,就去找佛陀訴苦。
佛陀讓小沙彌坐下,說道:“你要說的話我全都知道了,你師父的死不是你的錯。”
話雖如此,但小沙彌還是眉頭皺緊,沒精打采的。
佛陀看了,微笑著繼續說:“我講個故事給你聽吧!從前,有一個父親生了重病,兒子很著急,到處求醫問藥。每天他服侍父親吃過藥後,就扶父親上床躺下,讓父親睡個好覺。可出他們住的是一間茅草屋,地上又潮濕,引來許多蚊蠅,整天嗡嗡地飛來飛去,打擾父親睡眠。兒子見父親在床上睡不著,馬上找來蒼蠅拍到處追打蚊蠅,卻怎麼也打不完。兒子又急又氣,轉身撿起一根大棍子揮舞著,對著空中的蚊蠅拚命追打。恰巧有一隻蚊蠅落在父親的鼻子上,兒子一時沒看清楚,慌忙打過去,父親就這樣被棍子重重揍了一下,連哼都來不及哼一聲,就死去了。”
佛陀停了一會兒說:“孝順的兒子在無意中傷人性命,隻能算是一個意外,不能因此指責兒子是殺人犯,否則可就冤枉他人了。”
佛陀看到小沙彌聽得很認真,似乎有所感悟,就進一步問:“你使勁推你的師父,是怕師父遭到野獸的襲擊,想趕快離開樹林,並不是心存惡念,故意要傷害他的性命,是嗎?”
小沙彌點頭稱是。
“我講的故事和你所經曆的事有些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佛法是慈悲的,你安心修行吧!”
小沙彌聽了佛陀的話,心中獲得了安慰,從此更加勤奮地修行了。
好心辦壞事,這種現象每個人都遇到過。如果是別人好心辦了壞事,那麼你就原諒他,因為他不是有心的,他的心是善良的,善良的人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如果是自己好心辦了壞事,那麼你就原諒自己,因為自責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而且自己是無心的,無心之過是可以諒解的。當然,我們在做好事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出現好心辦壞事的後果。
慈悲是最偉大的力量佛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名叫波耶的人,他是波羅奈國的國王。他是一個特別仁慈寬厚的人,當政時全以仁慈之心治理國家,從不用武力,因此老百姓也都遵紀守法,國內太平無事,衙門、監獄等暴力機構也全都廢除了,老百姓豐衣足食,連天神也讚歎波耶王的善行。
跟波羅奈國相鄰的一個國家的國王,聽說這個波羅奈國如此繁榮富足,便起了非分之念,與大臣們商量說:“既然那個國家是如此富足,那麼我要占領它,我一定要得到它。”大臣及王妃們也都表示非常讚同。
於是,那個鄰國國王便調集全部兵力,發兵攻打波羅奈國。
波羅奈國的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動員起來,準備抵抗外來的侵略。他們加緊訓練製造兵器儲備糧食和水,做好了抵禦強敵的一切準備。
波耶王看到兩國隨時都有可能開戰,形勢緊迫,難過地說:“這是因為我一個人的緣故啊!打起仗來,雙方都會死傷無數百姓,毀掉大批物資,這麼多無辜的百姓要遭殃!為什麼不能以德服人,卻非要用豺狼虎豹一般殘忍的辦法呢?我寧可失去自己的性命也不能放棄自己的慈悲心。”
於是他對聚集的大臣們說:“請諸位退下,明日再來商議。”
當夜,波耶王換了衣服,悄悄地出城,走到一座山裏。月亮彎彎地掛在樹梢,發出冰冷的銀光,波耶王坐在一棵大樹下沉思著。
這時,在朦朧的月光下,沿著蜿蜒的山路,走過來一位老婆羅門。見樹下有人坐著,老婆羅門上前問安並道:“你們的國王安然無恙吧?”波耶王答道:“他已經死了。”
老婆羅門聽到這句話,傷心得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波耶王見他這樣悲慟心裏有些奇怪,就問他:“您為什麼這樣悲傷呢?您是誰啊?”
老婆羅門說:“我早就聽說波耶王對百姓非常愛護,仁慈如同天帝釋對眾生一樣。我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就是要去他那裏,可真沒想到,他竟然已不在人世了。我又老又窮,為了到波耶王那裏去,已經花掉畢生的積蓄,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波耶王說:“您別難過,我就是波耶王。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讓您發財:鄰國的國王知道我的國家豐足富饒,錢財眾多,下了命令要攻打我的國家。現在,他已經占領我國的首都,並懸賞要我的首級,說:‘凡是得到波耶國王頭者,賞男女仆人各一千人、馬一千匹、牛一千頭、金銀各一千斤。’您要是割下我的頭,帶著我的金王冠和寶劍為證,送給那個國王,那麼豐厚的賞賜,就可以供您使用,並且可以傳給後代子孫,他們再也不會受窮了。這樣,我心裏也愉快。”
老婆羅門馬上回答:“大王!您是一番好意,但這種不仁不義的事,我寧死也不會做的。”
波耶王心裏想:“看來這位老人寧可窮死、餓死也不會殺害我的。可是如果我自己把頭送給他,他不就沒罪了嗎?”
於是,波耶王拜了拜十方,淚流滿麵地說:“在百姓遇到危難時,我應該拯救他們、安撫他們;在百姓不懂道理,而走向邪路時,我應該引導他們,幫助他們。但現在麵對這位老人我要用自己的頭,來幫助他擺脫貧困,又讓他無罪。”說完就拔劍自殺。
老婆羅門拿了他的頭,帶著王冠和寶劍,進城去見鄰國的國王。在王宮門口,一位大臣帶他進去拜見國王。
鄰國的國王奇怪地向波耶王派來的大臣詢問道:“大臣啊!那個波耶王力大無比,能獨擋千人,難道是這個老頭一個人捉到的?”大臣哀慟地伏倒在地,無法回答。
鄰國的國王又問老婆羅門:“那麼,他是你殺死的嗎?”老婆羅門於是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講一遍。
這件事很快地傳遍全城,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知道了,都湧上街頭,痛哭哀悼,有些人甚至因哀傷過度,休克而死;連那些雄赳赳的武士們,也都失聲痛哭。
鄰國的國王深深被波耶王的行為感動了仰天長歎道:“我真是太殘忍了!是我殺害了這位仁慈的國王啊!”隨即取來波耶王的屍體,將頭與身體用金牌連在一起,放在正殿上;又立波耶王的兒子為王。全國上下都很熱愛波耶王的兒子。
後來鄰國的國王也開始實行仁政。這兩個國家世代和好,再也沒有打過仗。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什麼比刀槍武器、權位勢力更有力量和震撼力的話,那就是慈悲。慈悲的力量威猛無比,遠勝一般的武器。因為,武器僅能威嚇人於一時,而慈悲的力量卻能綿延至遠,無窮無盡;武器隻能製伏人的行為,無法改變人內心的邪惡,而慈悲卻能震撼人的心靈,淨化人的身心。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心存感激,慈悲為懷,這個世界將更加美好。
感恩之可以化解心中的怨恨有位年輕人很鬱悶,禪師正在開示他。
年輕人:記得我小時候爸爸總打我,有時候打得我真想一走了之,可又不敢……
禪師:現在還有人打你嗎?你的倒黴事多嗎?
年輕人:幾乎沒有,不過我總覺得自己活得挺窩囊的。
禪師:你指的窩囊是什麼?
年輕人:不管領導說什麼我都不敢發表意見,他們都說我是個沒主意的人,連老婆都瞧不起我。
禪師:也就是說,領導不會找你的麻煩,因為你聽話?!
年輕人:是的,可能是我爸當年已經把我打服了,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禪師:那麼如果當年你爸沒有打服你,你今天總和領導對著幹,後果會怎樣?
年輕人:可能會丟飯碗。
禪師:爸爸無論怎麼打你,也不會不養活你,可領導如果“打”你,就真不養活你了,這個推理對吧?
年輕人:沒錯,爸爸就是再生氣也不會不要我。
禪師:所以說,當年爸爸打你,為你今天消了災,讓你今天不丟飯碗,那麼你是恨他,還是應該感謝他?
年輕人:這個……
禪師:現在的單位,就像一個大家庭,領導就是這個家庭的父親,你也是其中一個成員,為什麼你能保住飯碗,因為你已經在家培訓出來了。而那些沒有服的,當然會跟領導對著幹,後果可想而知了。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時候沒什麼道理可講,隻看後果,所謂“不打不成器”,指的正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今天要把對父母的抱怨和不理解轉化為感恩,把真正的愛找回來,人才會開心,家庭才會圓滿,和睦。
一個人能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做人做事,那麼必定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所有的委屈和不滿都可以在相互理解的關愛裏煙消雲散了。每一天我們都應用感恩的心情來對待我們的生活,不埋怨,不叫囂,不煩躁,安康即是福。
助人一次,勝似誦經十年老和尚帶著年輕的徒兒出廟下山化緣,回來的路上遇見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年邁老嫗。老和尚當即命徒兒留些幹糧和銀兩給老嫗,徒兒有些不情願。老和尚便開導他說:“生死與功德隻在一念之間,這些銀兩和食物對我們來說隻不過是暫時能維持生計罷了,可對那位施主卻是救命之物啊!”
徒兒似懂非懂,恭謹道:“師傅的教誨弟子會銘記於心,有朝一日待弟子振興寺廟財糧廣積之時,定要救助窮苦百姓。”誰知老和尚聽了卻輕歎著搖了搖頭。
幾年之後,老和尚油盡燈枯。圓寂前他把一本經書交到徒兒手中,翕動著嘴唇卻沒能來得及說出最後一句話。
年輕的徒兒繼承師位後,持廟有方,破舊的小廟不斷擴建。徒兒心想,等寺廟擴建完畢,一定謹遵師傅的教誨去廣濟百姓,行善積德。可是當寺廟頗具規模後,他卻又想,等廟宇更具規模後再濟助行善吧。
時光荏苒,等徒兒年至耄耋時,寺廟已是殿壁輝煌,良田百頃。可是,多年來他卻因忙於建廟,疏於善事,最終沒有做過一件有功德的事情。臨終前,徒兒突然想起老禪師留下的那本經書,當他翻開扉頁,但見經書上赫然寫著老禪師當年未及點明的忠告——助人一次,勝似誦經十年。
我們並不一定要等到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後才去幫助別人,要知道,別人需要的可能僅僅是我們的舉手之勞。行善做好事,什麼時候都不早,什麼事都不小。
做事要周全考慮,不可以給別人帶來不便從前有兩個人修道的人,一個叫提耆羅,一個叫那賴。他們立誌要有所成就,於是就結伴而行,遠離人群,在深山老林裏修道。不論春夏秋冬,他們都睡在石洞裏,穿著野草編成的粗糙衣服,鋪著野花編成的墊子;餓了,就吃山林中采來的野果;渴了,就喝山上流下來的泉水。
經過長期的修行,他們學會了五種本領:眼睛可以洞悉一切,無所不見;耳朵可以聽見一切細微聲音;身體可以隨意飛到任何地方去;可以知道所有人心中所想的一切;可以預測數年後將要發生的事情,還可以了解好多年前曾經發生過的事。由於這兩個人神通廣大,本領高超,無論是婆羅門、佛家弟子,還是仙人、聖人、龍王及一切鬼神,無不欽佩,都來向他們頂禮膜拜。
一天夜裏,提耆羅因長時間誦經感到十分疲乏,先睡了,那賴當時還沒有睡,一不小心踩了提耆羅的頭,使他疼痛難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