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和現實都很無奈1(1 / 2)

正如田萌生預料的那樣,他剛轉彎抹角地把事情說完,就遭到妻子魏虹虹的一口回絕。

他們的三口之家,居住著三室二廳,一百三十平方米,去年才裝修的房子。

但魏虹虹對田萌生的妹妹田萌琴要來借住的事,拒絕得不留半點餘地。

幾乎不需要什麼理由,魏虹虹對來自鄉下田家村的人幾乎都是一個口徑,那就是不。

給我一點點麵子吧,好歹讓她在這裏住些日子;我妹妹做家務可能幹了,她還能燒一手小菜呢。

又是求饒又是哄,田萌生隻差沒給魏虹虹下跪了。

和往常一樣,魏虹虹不理他了,出出進進,隻給他一個堅拒不依的後背。

晚上睡覺的時候,田萌生感到魏虹虹的後背像一堵牆一樣不可逾越。

田萌生的老家在韻州城外60裏的丘陵山鄉,一個叫田家村的地方。

鄉下對田萌生來說是一種深刻的背景。76屆的高中生,沒撈上機會上大學;愛讀書,尤喜人物傳記之類;特別崇拜**,人倒也是長得濃眉大眼身材魁偉,蓄一部青年**去安源時的長發,隻可惜嘴角少了一顆著名的痣。有一天,青年農民田萌生路過一條小河,正巧發現一位在河邊割草的老太落入水中,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河裏。水很淺,沒費多少勁兒他就把老太救了上來。當時旁邊並沒有人,田萌生因為急著去給生病的母親抓藥,連姓名也沒留,也沒問老太是誰,就匆匆走了。走出一段路他回頭又看了看,那老太也不見了。他心裏劃過那麼一點點遺憾,萬一她要是大隊書記或者磚瓦廠廠長的娘,那他不就錯過一個機會了嗎?

他們隻要說一句話,就能改變他的命運。至少可以扔下鋤把,到公社磚瓦廠當個工人了。很早他就知道,出人頭地,得上麵有人。但以後的3天裏誰也沒來找他。他就知道,自己沒那個福分。慢慢地,他就把這件事淡忘了。可到了第5天,公社的留小分頭的文書突然來找他,詳細地詢問了他救老太的經過。他有些激動,但不知道這個饅頭能蒸多大。沒過幾天,城裏的《韻州日報》把他的事跡登了巴掌大那麼一塊。公社書記親自接見了他。這便是田萌生人生道路的一個轉折,一切都從這裏出發,連接著後來許多年裏的絲絲縷縷。原來那老太是公社書記的生母,早年家境貧寒,娘把他過繼給了一個遠房親戚。一般人並不知道他們的母子關係。田萌生不再是一個偏僻山村的生產隊會計,一次例外的招工機會,公社書記推薦了他。村上人說,運氣來了,門板也擋不住的。若幹年後,已經是這個城市工商銀行城西辦事處主任的田萌生,和市第一醫院一位名叫魏虹虹的幹部病房護士在一個屋頂下過著一種不痛不癢的日子。他們的感情生活從一開始就有些問題,彼此卻極少爭吵,田萌生總是在關鍵的時刻撤退或妥協,因為較多的矛盾,總是來自田萌生那無法改變的鄉下老家。骨子裏的自卑如一枚楔子,直直地釘入田萌生的脊梁。偶爾的抗爭,不僅改變不了現實,反而孕育了新的矛盾,那又何必呢?

外表光鮮,內心困苦。田萌生的生活進行時就像一隻發條老出毛病的鬧鍾,出了什麼問題隻有他自己知道。

毫無疑問,田萌生是鄉下田家村人心目中的英雄了。供妹妹讀完了中專,給老母親買了全村第一台彩電,娶了一個白白淨淨的城裏老婆。生了一個傳宗接代的兒子,置了一套黃金地段的房子,坐了一個吃香喝辣的位置。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這句流行了半個多世紀的領袖語錄,一直是田萌生的人生支柱。早年,一個湖南韶山的鄉下人,支著一把雨傘上路,曆盡艱辛,最後在京城坐了天下。那種崇拜的情結,就像《紅與黑》裏的於連崇拜拿破侖一樣。而開放之後的中國農民像蝗蟲一樣湧向城市,誰都捏著一個永離黃土向往發達的夢。田萌生一進城就考上電大,並且成為拔尖的優秀學員。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韻州市,電大生正是吃香的時候。他勤奮、樸實,也還算聰明,有著金融界的職業優勢,最終向田家村人交了一份體麵的答卷。但細心的人發現這幾年田萌生真的有些顯老。正是年輕力壯,額上就有了深刻的皺紋,接近他的同事還知道他的心髒已多次出現過早搏,田萌生的鄰居們則已經習慣了魏虹虹一旦動起怒來臭罵田萌生的尖叫聲,起因基本上是由田萌生鄉下老家來人引起的,也許,對於一位很有些潔癖的幹部病房護士來說,平時接觸的都是些達官貴人,連病也都生得富貴高雅,她無論如何也忍受不了鄉下客人在她家留下的一個肮髒的腳印,一個吸剩的煙蒂,一些不太好聞的氣味……而田萌生基本是一頭沉默的羔羊,人們經常看到他鐵青著臉,沒有一點精神卻強裝笑容地從樓道口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