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院長當然知道,忙點頭:“我這就去把準備好的資料拿過來。”
傅若薇說過要大概八到十二歲的女孩兒,孤兒院早就將適齡孩子的資料整理清楚,分成一份份的文件夾。
傅氏要收養孤兒,當然是從出身來曆到體檢報告、在孤兒院的學習表現都詳細做成了一張張表格,每份資料裏還附上了好幾張生活照,除了以往的照片,還有最近幾天趕著拍的。
傅若薇接過來厚厚的一疊文件,一個個翻下去,照片上的孩子們還不知道自己將要麵對的命運,對著鏡頭綻開天真的笑容。
沈琰在一旁坐著,對於母親的忙碌和慎重,他隻是勾了唇角,端起麵前的那杯紅茶,看起來並沒有參與的興趣。
等他喝完了杯中並不美味的紅茶,傅若薇也將所有孩子的資料都翻閱完畢,看到母親微蹙的眉頭,就知道這些孩子沒有令她特別滿意。
將空下的紅茶杯放回桌麵,他將目光落在麵前的那個茶幾,突然笑了笑開口說:“母親,剛才在門口的那個孩子,你看怎麼樣?”
他不用說得太詳細,傅若薇就意會到他是在說那個冒冒失失上來獻花,又不禮貌地抱住他吻了一下的小女孩。
雖然隻是十二歲的少年,但因為接受的教育和本性沉靜,沈琰已經比同齡人成熟上很多,對於他的意見,傅若薇早就非常看重,沉吟了一下:“那個孩子隻有五六歲吧,會不會太小了?”
沈琰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說了一句:“有些二十六歲的人,也不見得比六歲的孩子更懂事。”
這句輕淡的話,卻瞬間改變了傅若薇的想法,她麵露讚揚地點點頭。的確,他們選擇的標準正是如此:聰慧、懂事。
如果足夠是聰慧又懂事的孩子,即使年齡比她理想中的要小上兩歲,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這是無法對傅院長明說的考量:沈氏家主,也就是她的丈夫沈越安身體一直不好,所以直到沈越安三年前去世,他們也隻有沈琰一個孩子,但沈琰卻偏偏又是天生嚴重弱視,雖然不影響日常生活,卻注定無法承受大量的案頭工作。
優秀的管理人才當然不難找,但能夠以沈琰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甘願成為沈琰的手腳,替他打理一切的人,卻需要經年累月的培養。
為了沈氏的未來打算,傅若薇此次前來,名義上是要領養女兒,實際上這個“女兒”將來不但要成為沈琰的得力助手,還最好能成為他的妻子。
所以傅若薇才將目標定在了八至十二歲的女孩兒上,不過接近十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更強,性格也更加定型,如果是更小一些,五六歲的孩子,雖然培養起來要花更長的時間,相對的可塑性就更強。
這麼想著,傅若薇鬆開了蹙著的眉,將那疊厚厚的文件夾從自己麵前推開,抬起頭對傅院長說:“那個獻花的孩子叫什麼?把她的資料帶過來……”她說到一半,又改了主意:“不,把她直接帶過來。”
沈琰對著母親笑了笑,又將目光移回到了茶幾上,時值初春,那上麵放著的花瓶裏插了一束豔紅色的山茶花。並不是什麼名貴的品種,也很有可能就是從孤兒院的花圃裏匆忙摘來的,卻明豔奪目,生生將這個簡陋的休息室襯出了一種華貴的意味。
他對自己的判斷一向有信心,而他需要的也正是這樣一個人選,通透堅韌、野心勃勃,隻用一點點雨露和陽光,就能開出驚豔所有人的花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