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在法國有沒有受過歧視?

我曾陸續接觸到類似的疑問:“你在法國到底有沒有受過歧視?”現在也不斷有人拐彎抹角地試探性地問,我想將來肯定還會有人問起。這個問題可以衍生出許多相似的疑問,例如“法國人到底對中國人有什麼看法”,“他們喜不喜歡中國文化”,“在法國人眼裏,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呀”……

某高人問我:“台灣到底在哪兒啊?”

細細數來,好大一部分跟政治有關。

政治太高深,我不懂,我隻關心超市裏黃瓜番茄的價格。

我翻了翻詞典,“歧視”解釋為:不平等地看待。

怕就怕人家對你沒什麼看法,自己先在高鼻深目、金發碧眼之前短了氣勢。

那好吧,在這裏淺淺論之,這個“在法國有沒有,會不會受到歧視”的問題。

如果把歐洲比作中國(兩者麵積差不多大),那麼法國人就相當於中國的上海人。我指的是“優越感”。在好萊塢電影裏,一涉及歐洲的鏡頭,埃菲爾鐵塔馬上出現,可見法國是歐洲的象征。去過巴黎,就會感覺歐洲其他地方都是鄉下。大體上講,法國人講究、精致、懶散,還有個用濫了的詞兒:浪漫。說真的,我還不知道什麼叫浪漫,詞典裏有兩種說法:1、富有詩意;2、行為放蕩。似乎也有這麼個意思。

我們總是想要從宏觀上了解,卻不知往往是細節微觀決定看法。

喂,你在法國到底有沒有受過歧視?

答案是肯定的。

我從小就被人歧視,從親戚鄰居開始,到學校裏,再踏入社會,從家鄉到上海,再到法國巴黎,歧視無處不在。

那麼,你到底有沒有受過很高的禮遇?

答案是肯定的。

我也受人寵愛,從親戚鄰居開始,在學校裏,再踏入社會,從家鄉到上海,再到法國巴黎,寵愛亦無處不在。

看人的。

在法國也是,各盡其好,隻因是異族,就很敏感地把問題放大,更深層的原因來源於近代曆史。

兩個法國男子,同等優秀,同等迷人。

一位不喜亞洲女子,他愛的是金發碧眼的同族女郎,他愛她的高大豐滿,愛她如天使般的麵容。

另一位則好東方女子:“你有漆黑的眼睛,漆黑的頭發,還有讓人驚豔的淡黃皮膚。我喜歡你細巧的眼角上挑出的誘人風情,喜歡你飽滿柔軟的嘴唇,還有柔和平展的麵部輪廓,以及你幽怨神秘的回眸,這是你獨有的氣質,讓人傾心。”

在一條隱蔽的街道裏,都可能同時住著貞婦、淫娃、道學先生和花花公子,何況是一個國家。

某人緊追不舍:“那麼,大體呢,他們對中國人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