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軍徹底收複了川邊地區之後,他們便被轉移到了大本營青縣附近的一個全封閉式軍事基地,其中已經在教育之後重新做人的士兵,在經過觀察之後,便按照他們的意願,放回了家,經曆一段時間的監視觀察之後,便可以和一個正常人一樣生活在社會中。
而那些無法改善的人,則是合著一些在監獄中招募的重刑犯一同訓練,在革命軍入緬作戰之後,便在這塊區域中建立了一個訓練基地,專門訓練這些需要隱藏在黑暗中的士兵。
之後他們在明麵上將會和革命軍毫無關係,但是卻會替革命軍解決很多不方便去做的事情。
但是慕達方麵的戰事並不需要他們上場。
因為空軍作戰人員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是最小的,因為他們看不到炸彈投下去之後的慘烈情況,即使知道下麵正在修築的防線中,約翰牛雇傭了很多當地的民眾來加快建設的進程,但是他們依舊能夠不帶一點心理壓力的,將機艙內的250公斤級航彈一股腦的扔出去。
事實上,隻要做好心理輔導,這並不會給參戰人員帶來太大的陰影。
畢竟冤有頭債有主,約翰牛明知道革命軍會對這個地方動手,但是依舊召集了眾多本不應該參與到戰爭中來的民眾。
無論是從什麼叫的膠衣上來講,扣功德也是先扣他們的。
“各機組按照目標,自行投彈!”
地麵上可以說是一片混亂,民眾不知道天上飛的是什麼東西,但是這些曾經在歐洲戰場待過的士兵可是知道的。
但是這依舊沒有用處。
有的士兵在到處亂跑,想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躲避轟炸;有的士兵正在組織民眾的疏散;還有的士兵,正在軍官的組織之下,拿起了手中的槍械,開始向天空中潑水,試圖能夠給這些轟炸機造成一點傷害。
而天空中的B-17對於這些近乎於沒有的防空火力並沒有太過於在意,他們的目標是那些正在建設中的堡壘。
在經過了世界大戰之後,約翰牛已經徹底熟悉了塹壕戰的打法,他們就照著當時的經驗,將這一套戰術在英緬戰場上複刻了出來,想要將慕達變成下一個凡爾登、馬賽河或者是索姆河。
為此,他們準備在這一塊區域中,挖掘出數條上千米長的,曲曲折折的戰壕,以及布置了數百個鋼筋混凝土地堡,當做固定火力點。
這些設施的防禦性或許會很強,但那是在他們建設完備,形成一套體係之後。
而正在建設中的防線,對於這些B-17來說,就像是傻麅子見了人一樣,唰的一下,就飛了過來,將肚子中的航彈一股腦的扔了下去,將下方所有的工事,全部化為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