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的時候,似乎就是有一艘軍艦,可能是亞利桑那號,在沉沒之後的數天中,其中依舊有著艦員靠著這個存活,但是最終沒能夠等到救援,最終死在了絕望中。
為了不讓這種可怕的可能發生,輔助艦隊中,打撈船和蛙人雙管齊下,那個條件更加合適就使用那個。
在條件允許的地方,使用充氣浮球,來為沉船提供一個向上的浮力,在起重機的幫助之下,將船隻帶向海麵。
這並不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潛水員隻能夠在淺海作業,而較深的海域就交給了打撈船,上麵的工作人員需要進入到一個像是微型潛艇的潛水器中,緩緩的帶著浮球進入到水下。
在這種壓強極大地環境中,用著簡陋的工具,盡可能的加固住浮球,為戰艦殘骸提供浮力。
而前海區域的作業就相對簡單一點了,為了更加快速的完成目標,潛水員會使用炸彈,在一個最方便的位置,炸開一個能夠容納兩個人經過的洞、
這之後,潛水員就能夠快速的進行出入,同時也是方便了遺體的搬運。
在海麵上也有著驅逐艦和快艇正在飛馳著,搜索著海麵上的人影。
若是敵人,就挑出一兩個老師合作,並且聽話的,當做自己進行人道主義的證據,不聽話的就交給海下的鯊魚。
自己人則是被迅速的救起來,通過快艇送到後方的醫療船上,進行檢查和治療。
海上的自己人非常的少,畢竟他們撤退是重傷和沒有戰鬥力的艦船先撤,而實力保存的比較好的艦船進行斷後。
在這個過程當中,大部分沉沒的艦船中的落水成員,都是被成功的得到了救援的。
現在這些救上來的,僅僅隻是漏網之魚,加起來也沒有到達20人。
這個數字和最終被救起來作為榜樣的島國人差不了多少,隻不過兩者的待遇卻是一個天一個地。
自己人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而這些島國人就隻能夠在驅逐艦的艦炮前麵,雙手雙腳都被死死地綁住,跪在甲板上,身旁還有著一圈的士兵正持槍警戒著,防止他們出現什麼異動。
即使是因為長期泡在水中,身體失溫而瑟瑟發抖,也沒有任何的物資,能不能夠活下來,完全就是靠著自己的運氣。
五天後,沉沒的戰艦中已經不再可能存在著尚且存活的生命體,主艦隊在確定了這一點後,拔錨起航。
帶著自身艦隊中,傷勢並不是特別重的軍艦,以及這段時間收攏的士兵遺體,開始向著本土的方向上起航,準備回到海軍工廠中,進行整修。
而戰爭的遺址處,則是有幾艘沒有收到太大的傷害的戰艦,負責護衛著依舊在進行打撈作業的輔助艦隊。
等到了支援的南中海艦隊,或者說是之後的西太艦隊到達之後,他們才會返回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