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再哭!再哭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1 / 2)

當你看到孩子不聽話,想隨口拈來那句“警察叔叔來抓你”時,請你壓下心頭的怒火,靜下心來翻翻這本書,找到既可以讓孩子不淘氣又可以讓他健康成長的方法吧!“再哭!再哭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耳熟?

想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也曾被這樣嚇唬過?不過也許來“抓”你的人不是“警察”。我曾做一個小調查,30名家長中,100%的家長在小時候,都曾經被各種各樣的言詞嚇唬過,其中,在已經為人父母的人群中,幾乎所有的家長,也都曾經或者正在使用各種各樣的言詞來嚇唬孩子。

在去逛街的路上,我的朋友淑萱就給我講了她和女兒昨天晚上的事:

已經晚上10點了,睡覺時間早就過了,可童童(淑萱的女兒)就是不肯上床,還精神十足地纏著我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像一整天都沒有玩夠似的。

“媽媽,媽媽,我要玩捉迷藏嘛!”一邊說著,一遍拽著我的胳膊央求著。你想,我都上了一天班,回來又做飯又洗衣服,已經累得不停地打著“哈欠”了。

“童童乖,咱們去睡覺。”我一邊說著一邊幫孩子鋪著被子。

“不嘛不嘛,我就要玩捉迷藏。”童童一骨碌從被子裏鑽出

來,拿著玩具熊打著我。

“童童乖,到了睡覺覺的時間了,要不明天就長熊貓眼了哦。”我就順手又把被子給她蓋上,說,“來,媽媽陪你一起睡”。說著自己已經倚在床頭合上了眼睛,邊用手輕輕拍著孩子哄她入睡。

可是,童童才不管我這一套呢,一骨碌又爬起來,湊上前去,硬要用小手把我的眼睛掰開,“媽媽,媽媽不要睡,我們一起玩捉迷藏嘛……”

這下可是把我的耐心耗盡了,我厲聲道:“童童,趕快睡覺!再不睡覺,讓警察叔叔來抓你!”

這招還真靈,一嚇唬,小家夥真的不吵鬧了,不情願地鑽進被子裏。

淑萱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好像有點得意的樣子,她說:“你看,小孩子還是比較容易‘收拾’吧?”

我一臉的無奈:“真的好用嗎?這樣不太好吧?”

“有什麼不好啊?要不我今天哪兒有精神跟你逛街啊!”

“我是說,對童童不太好吧?”

“早點讓她睡覺不是對她好嗎?”

“我是說你的方法啦。”

看來不得不給她上一課了。

事實上,就像前麵提到的那樣,在我國,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常常用各種“特殊的人”嚇唬孩子。大家也沒有去想這有什麼不對,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我的父母是這樣嚇唬我的,我也這樣嚇唬孩子。

這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拿“警察”和“白大褂”來嚇唬孩子,就是太常見的事情了。由於曆史悠久,又效果顯著,且運用起來,又方便靈活,一直被家長們作為製服孩子的“撒手鐧”之一,並且津津樂道,屢試不爽。

很多父母心裏都覺得這個方法似乎還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一來操作簡便。無論你是教授學者,還是工人警衛,無論你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一句話總會說吧?扮個凶巴巴的樣子,總會扮吧?跟文化水平無關,也沒有太多的技巧性,並且是“曆史悠久的光榮傳統”,不像那些個“教育方案”、“教育秘籍”的,那麼深奧,有時候,讀都讀不懂;二來,效果顯著,好像所有的孩子都怕這招,一用準“靈”。

其實,這個方法有很多的弊端。

首先,容易使孩子膽小。

曾經有一則軼事:

一位寶寶的媽媽為了讓孩子不淘氣,就經常拿“警察叔叔”來了嚇唬她。寶寶喜歡上一個消毒櫃,每次寶寶一碰這個櫃門,就會有家人在旁邊嚇唬:“警察叔叔來了,要抓你。”

一次,兩次,三次之後,寶寶就再也不敢碰那個消毒櫃了。

當時這位媽媽很得意,並且把這個辦法告訴家人,一遇見不想讓寶寶碰的東西,或者他們認為可能會給寶寶帶來危險的東西,就采取這個辦法。久而久之,他們發現:愛動愛鬧的寶寶真的變乖了,再也不亂碰周圍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