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仇舊恨(3 / 3)

同一天內,他目睹了元文都和陳慧兒的先後辭世,兩者都是忽然,教他再受不起這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將陳慧兒的後事交給長孫無忌去辦理後,他依陳慧兒遺命安撫了段誌玄等人,就確實是力撐不住,躲回房裏痛哭一場,再沉沉睡去。

醒來時發覺碧瑤蜷睡懷內,連忙哄她起來,急急忙忙地梳洗後,向皇宮趕去。

秦瓊、程咬金、玄甲精騎擔當護行。

眼下與王世充的糾纏越來越激烈,隨時有被伏擊暗殺之險,因此其他所有人每趟出入都十分留神。

徐朗尚是第一次參加朝會。

在一般的形勢下,像他這種守城的武官,壓根沒有參加早會的可能,多虧徐朗另一個地位是世民的左右手。皇泰主楊侗為了製衡王世充專權,更加是利用自己僅餘的一點權利和王世充據理力爭下特別同意下,是可參加朝會的。剛入宮門,昭武侯裴元紹和昭義侯裴元慶兄弟將徐朗截著,走到一旁說話。

二人又驚又喜,很顯然是曉得了在他建議下昭武侯裴元紹被挑了作車騎將軍的候選人。

大家下馬後,昭武侯裴元紹無可奈何說:“我也不知該感激你還是該揍你一頓了,世民昨天晚上深夜找了我去說話,說你推薦我代尚將軍。唉,怎麼你自己不幹呢?假如你肯做車騎大將軍,我們這部分人無不心服口服。”

昭義侯裴元慶更加有點猜疑地說:“大哥若將事情弄得狼狽不堪的時候,那就變成因福得禍了。”

秦瓊笑說:“真沒想到這兩個家夥平常無所畏懼,眼下反怕了升官發財,果真是笑煞旁人了。”

程咬金捧腹說:“有世民和我們在背後撐你們的腰,真的是不行時就打回原形好了,有何大不了哩!”

昭武侯裴元紹氣說:“你們倒說得隨便,王世充眼下權傾朝野,人人都投機倒把,爭相阿諛奉承。徐朗你自己躲在一邊,卻教我去與他抬杠過不去,往後我還有安樂時間過嗎?”

徐朗抱住他肩頭,泰然自若地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嘿!什麼苦其心誌,不要杞人憂天!有房玄齡在後麵給你布置出計謀,王世充又沒有了陳智略,還怕他什麼呢?來!我們該進去了。”

昭武侯裴元紹猜疑地說:“房玄齡的公務那麼繁忙,何來時間助我?”

徐朗向秦瓊等打了個道別的手勢後,扯著昭武侯裴元紹兄弟去了。

百官跪拜行禮中,皇泰主楊侗照例托病不上朝,劉太後穩坐後座,李世民後坐於其右後側處。

大殿王座的台階共分兩層,李世民的近衛軍由昭武侯裴元紹、昭義侯裴元慶二人統率,由王座下的台階直排至殿門處,形勢莊重嚴肅。

除禁尉軍外,進殿者都不允許攜帶兵刃。

七十多個文臣武將,穿上整齊官服,雁列兩邊,右邊以王世充為首,接著是郭文懿、盧楚、司馬德戡、昭義侯裴元慶、昭武侯裴元紹等一眾文臣,房玄齡和雲定興分別排在第十七和第十八位,官職算相當高了。

另一邊則以趙長文為首,跟著是張須陀、裴仁基、薛世嶽。

徐朗身為世民徐朗,地位仰慕,居於薛世嶽之下,打後還有近三十人。

李世民首先表示了對元文都的哀悼,公布了下葬將於七未來舉行,肯定是由他親身主持了。

徐朗見李世民淡然自若,隱有未來的唐太宗的氣概,心下高興。

其他所有人正待稟奏,王世充首先發言說:“太後、世民明鑒,我皇現今正值多事之秋,先有太原出現叛亂,接著尚師徒、元文都相繼走了。誠宜馬上重整朝政,填補空缺,勵精圖治,再張威德。”

李世民冷冷審視大家的回應,淡然說:“尚將軍和上將軍空出來的兩個遺缺,皇泰主楊侗、劉太後和我研究過後,已有計謀。”

王世充大感詫異,望向劉太後,見後者無動於衷,大感不妥,沉聲說:“尚師徒、元文都要職空缺一事不是理當由臣下推薦,德高望重者為先嗎?請世民明示。”

李世民不高興說:“本王剛說過皇泰主楊侗、劉太後已有主意,詔書在此,鄭國公難道是聽不清楚嗎?”

這幾句話說得極不客氣,王世充臉色微變,朝張須陀和裴仁基使個暗號,閉口不言。

沒有了劉太後的力撐,他那敢冒犯李世民。

張須陀等沒想到李世民那麼強硬,霎時間不情願冒失發言。

李世民則是私底下稱快。自徐朗離隋後,在劉太後和王世充的壓力下,他一直在忍氣吞聲。眼下徐朗回來了,不管在實質上和感情上,他都感到形勢大改,那還不借勢伸張君權,借重創王世充來達到震懾群臣的企圖。

他假如不是這樣的人,未來就輪不到他來作唐太宗了。

大殿內霎時間靜至一根針掉到地下也聽得到。

劉太後第一次發言說:“軍政院大司馬一位,由趙長文大將軍補上,眾卿可有異議?”

徐朗聽得心裏麵暗歎,想到若這番話由李世民這未來的唐太宗和盤托出,那會征詢其他所有人看法。

張須陀乃趙長文同派之人,聞言高興地說:“趙長文大將軍確是最佳選拔了。”王世充本屬意裴仁基,然而在這形勢下,劉太後既開金口,已經是無能為力,不由毫不留情地盯了徐朗一眼,曉得是他從中搗鬼。

盧楚倚老賣老,躬身說:“車騎將軍之位,茲事體大,若不是德高望重之人,必不能讓人傾服,不曉得太後和世民心裏麵的選拔是哪一位呢?”

這回輪到劉太後無言以對。那是由於若說德高望重,何時才輪獲得昭武侯裴元紹?徐朗望向站在階台上警戒一側的昭武侯裴元紹,隻見他低著頭不語,脹紅了臉,很顯然是心裏麵驚徨,曉得若這時不為他製造點威望,待群臣全體附和盧楚,有可能劉太後會方寸盡失。

徐朗仰天大笑說:“王公說得好,不過卑職以為還不足夠,愚意以為有條件補上此位的人,務必要符合三個條件。”

接著徐朗轉向李世民和劉太後躬身說:“太後,世民明鑒,能不能讓卑職略陳己見?”

李世民大為高興,朝劉太後請示了後,高興地說:“徐朗請直言,莫瞻前顧後。”

王世充等都心叫糟了,偏又無法製止。

薛世嶽則臉帶假笑,在他的位置來說倒寧願這車騎大將軍之位,不是落到王世充親信的人去。

張須陀固然傾向王世充,然而終屬洛陽軍方本土力量的中堅人物,對徐朗也有不錯的印象,因此一旦徐朗說得合理,他到那時會力撐。

此中形勢,真的是十分耐人尋味。

大家眼神全彙集到徐朗身上。

徐朗微傲一笑說:“用人惟才,首先這人務必要有真材實料,足以擔當此職。至於德望是可扶植出來的,在眼下反非如此重要。就以鄭國公為例,在任相位之初,大家都知是什麼一陣場麵,然而眼下誰不心服口服,由此就可知卑職提出這第一個條件背後的道理。”

大家都啞巴吃黃連,蓋因徐朗硬將這件事情扯到王世充身上,假如還出麵好話不同意,反變成針對王世充了。

王世充差不多氣炸了肺,他最恨人提起他的過去,然而這一刻偏是有口難言。

裴仁基臉色沉了下來,語氣冰冷地說:“請問徐朗,另外兩個條件又是怎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