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們也知道,大人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都還是很聽話的。
當然在阿華事件之後,小孩子們也開始拿起彈弓掏出袖弩勤加練習,那袖弩經過改造後,操作更簡單方便,小孩子們主要練習發射準頭。
繼續南下,旱情開始得到緩解。
雖然難民還很多,但路上也開始出現普通的趕路行人,其中還有一些押著物品的商人,從衣著精神麵貌上可以發現,不同的人群涇渭分明。
各路行人多起來,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李家這一行人就沒那麼突出了。
他們從將軍府出來,物資豐富,不用再擔心吃的喝的。
隨著路上的行人多起來,李家人也不著急趕路了,大家都不慌不忙的,慢悠悠的,別人還以為這隊人是出來遊山玩水的。
之前李家已經討論過,沒有進項之前,要挖中草藥去賣,所以不管大人小孩,看到有認識的中草藥都會挖。
其他人看到這隊人經常在那挖草,也很奇怪,一問才知道是在挖中草藥,又以為他們是醫藥世家。
甚至還有人上前打聽他們接不接診,可不可以幫忙看病?
在將軍府這段時間,李家老老少少的語言能力都大幅提高,用官話進行日常交流,基本上已經沒有問題。
雖然他們都跟劉大夫學習了一段時間, 但他們主要學的還是中草藥。
不過劉大夫欣賞李家眾人態度十分端正,其中以李正榮最為突出,也存著考驗李正榮天賦的心思,在李正如的提議下,拿李家眾人當教學道具,教李正榮基本的望聞問切知識。
當然在劉大夫教李正榮的同時,李家其他人也跟著學習了一下。
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
顧名思義,望,就是觀察病人的體態臉色等一切可以看得見的情況。
聞,就是用耳聽病人的聲音和用鼻子聞氣味。
問,就是詢問病人的具體症狀。
前三項,李家其他人都能很好地學習和掌握要領。
直到切。
切,就是把脈。
大家對於劉大夫嘴裏說的什麼沉脈、浮脈、洪脈、濡脈、散脈、芤脈、革脈、伏脈、弱脈、牢脈、遲脈、緩脈、澀脈、結脈、數脈、疾脈、促脈、動脈、虛脈、細脈、微脈、代脈、短脈、實脈、滑脈、弦脈、緊脈、長脈和大脈這二十八種脈象,一頭霧水,十分混沌,完全區別不出來。
他們二十多人,互相把脈,感受著脈象的區別,哪怕是對著筆記,都並不能區分出分。
此時就可以看出李正榮是真有天賦。
在劉大夫的指導下,這麼小的人居然能感受到每個人的脈象的區別,並將她的感覺描述出來。
雖然李正榮有天賦,但也遠遠不到給人看病的程度。
麵對路人的好奇和期望,隻道不會看病,他們隻是懂得一點中草藥。
一些人失望而去,但也有一些人還是很好奇他們,甚至還和李家攀談起來。
這是一個老朽帶碰一個小童,老朽頭發花白,臉上氣色卻是極好,滿麵紅光,穿著一身樸素又簡潔的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