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是人送磚石過來,李家眾人趕緊回來,盡管大家已經十分的快了,但還是落在車隊後麵,跟在後麵的還有金三娘和金五娘。

金家在桃村邊上,也就比別人慢了一步,看到後麵明顯從田地裏趕回來的李家眾人,金五娘拉了一下三姐,示意她回頭看一下後麵。

“哎喲,這是村裏新來的李家吧。前麵是送磚石的,應該是去你們家的,也不知道你們家沒有有人,村裏人都帶人往你們家去了,你們快點。”

金三娘很熱情地跟他們打招呼,說完還拉住金五娘,將路讓開讓李家人通過。

李老頭走在最前麵,領著幾個男人和小子點頭道謝就快步通過,駱梅、何夏柳、李家雪幾個婦人走在後麵,倒也不急,還跟金三娘兩姐妹拉起了家常來。

“謝謝大妹子了,我們在地裏幹活,都沒注意到有人送磚石過來,還是後來聽到這邊熱鬧得緊,才張望了一下,才發現一群人往我們家去。

對了,大妹子,怎麼稱呼呀。”

“哎喲,可是不是,我們也是聽到外麵熱鬧得很才跟著出來看看。

哎,我姓金,叫我三娘就可以了,這是我妹子,叫她五娘就行了。

我們就住在河邊那裏。

嫂子怎麼稱呼?”

“原來是金三娘和五娘,我姓駱,看起來我們都相差不了幾歲,你叫我阿梅就好了。這是我弟妹,姓何,叫她阿柳就行了,這是我家小姑子,可以叫她阿雪。”

這麼一來一往,幾個人互相點頭示意,倒是互相都認識了。

“阿柳姓何,那秀才爺也是姓何……”

“那是我阿父……”

何夏柳落落大方地承認,這不是什麼機密之事,大家同住在一條村,這種事倒沒什麼可隱瞞的。

“哎喲,何秀才可真是高風亮節,我們附近這幾條村,從來沒有人開私塾,我們莊稼人想要讀書識字,要到那鎮上才行,何秀才一來就說要開辦村學,那可是大好事呀。”

“對了,聽說這村學,收我們本村的隻收一半的束脩?隻收四兩銀子?”

“是的,這我們才剛落腳,第一年的束脩就先收八兩,村學嘛,自然要對本村人有些優待才行,本村的就隻收一半。”

何夏柳想起自家閨女說的,聽村長的口氣,阿父的束脩肯定是收低了,不過他們還沒法抽出時間去打聽,這地的束脩是多少,但既然阿父定下的束脩低了,那以後肯定得漲上去,她可不能把話說死了。

“我們兩家的小孩也多,何伯伯想著,不管怎麼樣,娃們的功課不能落下呀,這不,剛安定下來,這功課的事就提上日程了。

我們一路逃難過來,也是吃了大苦頭的,本來想著,何伯伯就教著我們兩家的幾個娃們,這樣不費事,又能好生休養休養。

可是何伯伯是讀書人呀,他可不是一般的讀書人,有道是,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聽到二嫂那話明顯留了後路程,李家雪也在一旁幫忙吹著,她這幾年在周家,還是學到了幾分生意人的圓滑。當然那些個什麼授業解惑之類的話,她是聽阿如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