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文章一經發表,全國震動。老百姓似乎突然之間被點燃了激情,有不少地主富農們奔走相告商量對策。但是中國自來的習慣是貧不與富鬥、民不與官鬥,這些農村的鄉紳們知道土地革命是代理大總統楊威先生一直倡導的。這個楊威是個什麼樣的角色他們可是清楚地很,心狠手辣、奸詐狡猾,反正怎麼說都不為過,因此一時半會兒沒人敢出來觸這個黴頭。
相比起這些富紳們,苦哈哈的老農民可就歡實多了。梁啟超的文章被有意的傳播到他們耳中,立時就有無數人出來響應,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後生,大字不識幾個,就是有把子力氣,當場就要扛著鋤頭上地主家分地去,還多虧了同鐵民、崔長友等人暗中派了大量人手控製局麵,才沒有到不可開交的地步。其實這些農民並不懂得什麼叫發展生產力,更不懂得祖祖輩輩租種地主的土地有什麼不對。但是那可是白占便宜啊!這種好事誰不想?就像金融危機之下的社會,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建議中國政府給老百姓發一萬億的購物券。得!白給錢誰不要啊?不要是******王八蛋!可馬上就有人反問他:“如果你是中國總理,你還會采取這樣的措施麼?”
可不是嘛?一萬億分配到老百姓手裏還不到一千塊錢,隻能到超市商場買些吃得穿的,倒是便宜法國的家樂福了,至於問題最嚴重的房地產、出口、機械、能源等等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且花了這一千,我平常的支出就可以省下了,還是屁用都沒有。所以說啊,學者你就守著自己擅長的那個領域********啃,別出來瞎嘚瑟當什麼“磚家叫獸”。
此時也一樣,沒有幾個人明白土地改革的利弊,不可能說讓地主和農民搭個擂台,大家辯論一番,看看怎麼做對國家更有利。其實,現如今就是純粹的一個利益分配的問題,那些大道理在基層一點兒用都沒有。
今日無事,楊威特意裝扮一番,帶上大婆二婆三婆四婆去廣和樓聽戲。難得一家人聚在一塊平平淡淡的過上一天。尤其是大老婆袁克靜,經曆了這些風風雨雨,已經不再是原先那個任性、幼稚的公主,對於父兄的下台,她也有相當的心理準備,今天倒是帶著貼身的丫環喜氣洋洋的跟著出來。
至於劉小米和劉小麥那自然更不必說,自從楊威從南方起事一直打進北京城,她們就沒過過一天舒服日子,被大兵保鏢們牢牢守在院子裏,因此今天可是撒了歡兒。
楊威可就不一樣了,他對於京劇這種國粹實在提不起什麼興趣來。他今天更多的是想看看市井風俗,看看在自己的治下,大街上的氛圍到底如何。別弄到最後自己都成了半瞎,隻知道手下人呈報給自己的東西。比如說袁克定專門給老爸弄一份報紙糊弄他,還有後世的謊報糧食畝產上萬斤、幾十萬斤,還有什麼什麼頂梁柱的科學家弄一份報告證明畝產萬斤完全可能的。
由此看來,無論誰說的話都不要完全相信,就算是親爹也一樣,對於重要的事情,自己一定要親自看一看、試一試才能做出進一步決斷。
一路行來,路上人來人往,大小商販忙忙碌碌,雖然老百姓們穿著都比較破爛,身體都比較單薄,但總的來看精神還是不錯的,起碼已經沒有那種戰亂帶來的惶恐不安。中國的老百姓是比較容易滿足的,隻要有一個稍微安定的環境,就會煥發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廣和樓的戲館依舊熱鬧,今兒個上演的正是“四郎探母”,還沒進門就聽見裏頭咿咿呀呀的曲調和不時轟然作響的叫好聲。
“呦!老爺太太們,您們今兒個又來賞光啦?!裏頭請——您是要個雅間兒吧?”
楊威笑嘻嘻看著趕上前來的夥計,使眼色製止了要上前的崔長友等一幹保鏢,而是像個普通的經商老爺似的漫步往裏頭走。
“我說夥計啊,你這兒漲價了沒有?幾年前我可是來過,門票三個大子兒,雅間兒十六個大子兒,現在呢?”
那夥計一拍巴掌:“哎呦!我說大爺,那都猴年馬月的事兒了?現今晚兒都改用紙幣了,咱們這兒可沒怎麼漲價兒,現如今八分錢一張門票,雅間兒兩毛一!”
楊威摸著下巴盤算了一下,在心裏算了算賬:“嗯,還算行,打了這麼些仗,這通貨膨脹也沒多少,說明這經濟工作做的還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