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奇石節回來,許凡漸漸開始了自己的計劃,備戰高考最重要,其次是多閱讀準備投稿,最後就是投稿賺稿費。

許凡一直對書抱著淡淡的喜悅,仿佛一位老朋友,哪怕很久不聯係了,但是一旦見麵,依然有很多想說的話。有人說,喜歡書的人都喜歡愛惜書,保護書,他也不例外。小時候發下一本新書,總是迫不及待的認真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回到家用白紙折個書套,把新書守護起來,心情也變得很愉快。

現在想起,那時候的書真的很珍貴,愛不釋手。初中的時候很喜歡看金庸古龍小說,經常去校園外的租書店租書,雖然不是自己的書,但依然小心的看,很喜歡商店的書簽,有各種美麗的顏色和圖案,可惜那時候零花錢太少,唯有自己拿張彩色的硬紙,用小刀沿著尺子小心的切割,雖然有點拿不出手,但還是在很多書上放上去,記錄自己讀書的痕跡。

對於高中的書籍,是一個想說愛你並不容易的時代。之前書很少,總是精讀,細讀。但是高中改變了這一切,大量的學習資料和複習書籍撲麵而來,尤以高三為甚,每個人桌麵都有高達半米的書山,這時候,書更像是一位嚴格的老師,督促我們不斷攀上高考這座高峰,到達心中理想的象牙塔。有些經曆總讓人一生難忘,書也是。在前世高考最後一個晚自習的時候,大家的心情似乎達到一個頂點,很多人都瘋狂撕一些沒有用的資料書和試卷,把它從樓上向天上拋灑,發泄自己幾年內心的壓抑。

許凡看到這一幕,內心也有點震撼,但想了很久,還是默然不動,最後悄悄離開。路上到處是碎紙,已經有了一些厚度,許凡也不懂,他們是對還是錯,但他有自己的堅持。

大學圖書館是許凡最快樂的天堂,在那裏,有大量的書籍可以閱讀借閱,其中,一樓的雜誌報刊室和二樓的文科書籍庫是他最愛去的地方。很多人讀大學都有睡懶覺的習慣,許凡卻沒有,因為很早起來他就去圖書館了。看書是喜悅的,去看書的途中也是快樂的,大田徑場上的行人、到處奔跑的小孩、路上的綠樹鮮花,比平時更生動形象。一般到圖書館,他都直接去看當天的報紙和雜誌,其中各種文學雜誌和社會報道刊物是他喜歡的,當然《中國國家地理》裏麵的大幅地理圖片也深深的震撼過他。

人因花而喜,花因人更豔。書和人也是如此,曾有人說過,讀書的人有一種特別的氣質,書卷氣,讓人感覺到很有內涵。許凡也很讚同這種觀點,尤其是女孩,靜靜的坐在書桌上讀書,淡雅而不俗。其實客觀來說很多漂亮的女孩都不太喜歡去看書,也許外麵的花花世界可以讓他們贏得更多的歡呼和掌聲,但是讀書的女孩自有自己的韻味,氣質在讀書中慢慢熏陶而成。

工作後,周圍沒有了圖書館,甚至書店都很少,看書的習慣慢慢改變,人也變得現實起來,更多的是讀一些生活實用的社交烹飪書籍,但對書的喜愛始終不變。

隨著電子書籍的盛行,紙質書籍慢慢退出主流,這一刻,特別喜歡傳統的許凡手拿書卷,紅袖添香,內心感歎,恨不能早生500年,成為一個張國榮版本的書生。雖然早已更多的使用電腦看書,但每當睡覺前,總喜歡從床頭書架上拿書來看,這時候,看的已不僅僅是書,還有對傳統書卷的感覺。

這次許凡借了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開始的他還主要從人物形象去讀書,感受到方鴻漸的優柔寡斷,蘇文紈的矜持自負,唐曉芙的純潔可愛,孫柔嘉的工於心計。方鴻漸的失敗就來源自他的被動、無能、意誌不堅定。

某個遊泳教練曾經說過,不下水的人永遠不會遊泳,也不懂遊泳的樂趣。同樣,沒有經曆過感情和婚姻的人,也永遠不懂其中的喜怒哀樂。而《圍城》也是必須經曆感受過愛情婚姻的人,才能真正讀懂它。就好像書中最經典的兩句話:褚慎明說英國有句古話:“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麵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蘇文紈說:“法國也有這麼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許凡一直很喜歡這句話,但是以前隻是想象到這種圍城的感覺,但是真正進入了,才發覺,感情和婚姻真的像圍城,有歡樂也有哀傷,有甜蜜也有痛苦。讀《圍城》,總感覺自己就是方鴻漸,關心他感情上的三大波折:沒有選愛他的蘇文紈,與他愛的唐曉芙沒有成功,最後是和結婚的孫柔嘉婚姻不合。

讓許凡想起經常有人問的一道感情選擇題:你是選自己愛的人?是選愛自己的人?也許開始很多人都選自己愛的人,因為每個人開始都對自己有信心,有幻想,哪怕知道希望不大也要努力去爭取,方鴻漸如此,現實中很多人也是如此,這個隻是看你追求愛情的能力、手段和運氣了,無所謂對錯。

暑假好漫長,許凡不知道他的紅玫瑰如何了?真的有點後悔放假前沒有問聯係方式,隻能自我安慰,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