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故鄉的原風景(1 / 2)

吃完了粉,許凡捧起碗。把剩下的粉湯咕嚕嚕喝個幹淨。一碗滾燙米粉,驅散一個早上的饑餓和疲倦,他感覺自己滿血複活了,看了看周圍的人,父親吃得沒他快,但也接近碗底了。

上了廁所,一群人上車繼續趕路。到路川時已經下午三點多了。這裏親戚很多,就找了大姑家住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起來吃了一點白粥鹹菜,就急匆匆的趕路,因為一天事情比較多,早點出去不會耽誤到下午大太陽。

感覺不太飽,許凡和父親在菜市買了一點包子。路川的菜市還停留在九十年代,很有煙火氣,肉攤,青菜攤,素菜攤以及各種雜品五花八門,卻又分區整齊劃一排好,看著人來人往,以及顧客小販的討價還價聲,以及撲麵而來的各種香味,這就是生活。

從菜市出來,走了十分鍾,到了一個專門的三輪車據點,這裏是講客家話的,商量好價格後就上車,這種三輪車九十年代中期見得比較多,一個摩托車頭,後麵擺放有擋棚的客廂,方便遊客上下車,後麵城市改造就慢慢消失了。

從路川縣城到烏時鎮需要乘坐中巴去,許凡三人坐三輪車到了路邊,然後中巴開到了烏時鎮。從鎮裏到村裏的路很窄,隻能坐車進去。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許凡終於回到了他的老家。遠遠看去,三間比較矮小的水泥房出現在他的眼前,後麵的龍眼樹枯萎了很多,隻剩下老邁的樹幹,向當年的少年講敘曾經的輝煌。

房前的竹林早已經消失不見,隻剩下一堆荒草叢生,再也不能挖竹筍了。許凡進了老屋,第一個老屋適合住人,有一張床,外加枕頭和被子,床前有一張長條木凳。第二個老屋主要是倉庫,放了很多生活用品。第三個老屋則是廚房,今天就是在這裏熱菜。

在長條木凳休息了一會,許爸和大姑開始弄豬肉雞肉,許凡則是開始逛逛許久不見的家鄉。以自家老屋為中心,向左走是一排民房,不管當年鄰居換了沒有,再往前就是大路,大路旁邊就是一家雜貨店,主要出售一些生活用品。

向上走則是老屋的後方,是全村一起集資的活動房,前麵有一個小廣場方便做一些活動,活動房有四間客房一間廚房。

向右走,山村小路彎彎曲曲的,沒有人帶真的不容易快速找到。也許當年自己也是這樣到處遊竄。感覺也差不多半個多小時,也該回家了。

吃了幾個包子,喝了點水,恢複原有的力氣。祭祖行動正式開始,我用一根粗壯的扁擔,左右兩邊各放一個竹籮筐,裏麵擺放這樣非常經典。

開始就是去家族祠堂,裏麵都是許姓的,放點久違的鞭炮,這裏是一個外麵小院裏麵祠堂的建築結構。聽許爸按風俗傳統說話,放下籮筐拜了幾拜,然後就離開了。

從祠堂出來就到了村口,再繼續向前就是山裏了。許凡為了這次十幾年的回家鄉,特地借了相機,買了膠卷。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照相。甚至因為沒有設備,技術水平也差,不敢用“攝影”這個專業名詞。那時候,不用說單反相機,哪怕是一台傻瓜相機對許凡而說,也需要借來。用攢了很久存下來的零花錢,忍痛買了一卷富士膠卷,和同學進行高中畢業的最後一次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