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在蘋果投資上已經穩賺五千了,但是許凡知道,這個隻能一次性收獲,常規的投稿還是繼續,畢竟蚊子的肉也是肉,積少成多,為大學創業的第一桶金而努力。
前世的寫稿能力慢慢恢複,甚至加強了,因為那時候其實線下的報紙雜誌報刊已經慢慢消退,被網站所打得節節後退。而在2000年,這個時候網上隻是開始興起,網吧很少,網站也不多,更別談網上的必殺技手機,現在還是沒幾個人用得起的大塊頭大哥大。
對於寫稿,他很珍惜,也特地找了很多可以投稿的地方,比如《讀者》《意林》之後,還找了《小說屆》《雜文選刊》《隨筆》等,反正網大多撒網總是不錯的。
洗幹淨雙手,開小檔風扇,開始慢慢寫,其實構思在學校時候早就想好了,許凡有一個習慣,就是在散步的時候喜歡思考問題,包括投稿構思,基本上大部分稿件都是在散步中想好怎麼寫。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悠悠如夢
也許有人會說旅行需要金錢和時間,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首老歌《我想去桂林》,有錢的時候沒時間,有時間的時候沒錢。
人生往往是這樣,不過從另一個方麵來說,能不能去旅行是看你的決心的,暫時沒有錢可以慢慢攢錢,沒有時間可以請假,對於真正想去旅遊的人來說,旅行就是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
由於種種原因,我去過的地方很少,基本就是廣西和周邊的省份,但從小學地理開始,對於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美好風光無限向往,也許不一定能去很多地方,但是內心總有一股向往旅行的衝動。
北京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首先我承認,中國首都的地位在我心中真的很重,如果我隻能選一個遠的地方去旅行,那我第一個選北京,故宮,凝聚了金明清幾百年的皇氣和文化底蘊的地方,雖然皇帝早已不存在,但是故宮大氣磅礴的建築還是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威嚴和氣場。
八達嶺長城則是另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不到長城好漢!”這就是最好的廣告詞,長城更是秦朝到明清的一個民族感情的連續,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長城依在,造城和守城人卻早已埋沒在曆史長河中。
漢唐盛世過了千年依舊被現代人津津樂道,也許中國人在落後百年後更渴望重新屹立於世界強國之中,西安,古時稱之為長安,當仁不讓的被國人寄予一種漢唐盛世的民族感情,到如今,隻有南門外的小雁塔能領略到當年的風範,進士及第之後喝酒遊覽,一派繁榮昌盛對景象,令後世讀書人無限向往。
上海,中國最大的城市,時尚城市。也許它不能讓你心靈得到放鬆,但是繁華大都市還是可以讓人大開眼界,了解中國乃至世界的生活發展情況,到了這裏,大部分人都不再夜郎自大,眼界寬了,心胸自然也寬了。保留很多舊上海文化的外灘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那裏也見證了上海新舊的發展變化。
見識了文化大城市的建築,更希望回顧自然,體驗心理的釋放,內蒙古草原無疑就是一個良好的放鬆場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很小的時候就渴望騎著駿馬在廣闊無邊的大草原上奔馳,累的時候就躺在草原上看天上的星星,餓了啃烤牛肉或羊肉,渴了就喝牛奶羊奶,過一種真正草原人的生活。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地方也想去,新疆古西域的自然沙漠風光,東北大森林的風景,還有西藏那純潔的雪山和布達拉宮,也許有一天能去,也許永遠也沒有去,但在心中依舊保存著那份心靈旅行的執著。
心靈之旅,始於足下,感悟心中。每一次旅行都是身心的鍛煉,快樂的生活。
慢慢地終於寫完了這一次投稿,老規矩,先找一家容易中稿的報刊,十天沒有任何消息再換一家投稿。然後許凡又寫了第二篇,關於純粹的友情,這年頭最吃香的就是感情的描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覺得遊戲好玩,許凡覺得看書好,寫文章也不錯,當然前提是文章錄取率不錯,畢竟為愛發電實在不長久,適當的金錢鼓勵更能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