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生(1 / 1)

鴻曆289年11月6日李家村裏幺兒家長子在大雪紛飛的傍晚出生了,讓本就貧窮的家裏更是雪上加霜。

李家老太爺育一女四子長子李伯明,次女李二姐,三子李仲皮,四子李叔義,幺兒李季饒。

長子,次女具以成家,三子頗有文采且長相俊美農事,家事皆極為精長,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也不錯,就是有點兒自負,自認樣樣精通,挑來挑去就是挑不到合心意的女子,看上他的女子倒是不少甚至托媒人找上門,他倒好一看有人找上家門直接躲出去家門都不回來,老父母為了這事傷透了腦筋,明裏暗裏三子沒少被父母責罵。四子為人勤奮且忠厚老實本應早早成婚但因幫人做工時誤傷眼晴致一目失明,非但幫人做工沒有工錢,且被人汙蔑自傷更是一文錢也沒有賠付,真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種情形下婚事杳無音訊。

老李家的幺兒就有點邪門兒,父母兄長都是中等身形唯獨他身形魁梧,都說父母愛幺兒,偏偏幺兒生出來由於實在養不起了準備扔掉,二姐聽說後趕了十幾裏山路抱著快一歲外孫回到娘家,下跪流淚苦苦哀求父母,再怎麼樣生都生下來了,就饒了自家兄弟一命吧!就這老兩口看在女兒麵上沒辦法算是放棄了之前的打算,有一口沒一口的養活了下來,就此得名李季饒。別看吃的不怎麼樣硬生生的成年後長得高大魁梧,真是咄咄怪事。這不老三老四婚事還沒著落之時,幺兒家的兒子都生出來了。這樣一來矛盾出就來了,老大家裏兩兒兩女,且最小的兒子鐵頭剛一歲多點。幺兒李季饒家又添一子,老話說多子多福,但是家裏實在是窮啊!多一口人就多一張吃飯的嘴,幹活的又沒有沒有多一口。

這不老大家的兒媳就鬧起來了,也不能說大兒媳不明事理,隻是真的沒辦法,李季饒雖然長的高大魁梧就是不會種地就靠打零工哪裏養的起妻兒?咋辦?分家唄!大兒媳莫名的強勢,老兩口也沒辦法手心手背都是肉,隻能拿出家裏為數不多的錢財給老大家蓋了一出小院,還把家裏唯一的一頭牛分給了老大家,為了這事幾兄弟吵得不歡而散。

老大家分家單過去了,可是這一家子還是要生活啊!老幺反正是種地不行到處跑著打零工,父兄就是忙著伺候莊稼,一家人真的是很勉強的過活。老話說的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分家沒多久李老頭就病了家裏又窮,實在是吃不起藥,這不躺在床上沒多久就撒手人寰。家裏本來就窮葬了李老頭後家裏還欠了錢,有人會問家裏那麼窮了怎麼還會有人借給他家錢呢?這不是老二李叔皮嗎,頗有文采又會為人處世,除了婚事被父母責罵,別的還行,被縣裏看上了做了公差,管理一個縣裏的人口,雖然算不上官隻是個吏員,但在這個小山村裏麵也是了不得的人物了。鄰裏自然多多幫忙家裏,這樣日子也算過的去了。

眼看著一家人就這樣,老母親宣氏也放下心來,再過幾年家裏說不定就能緩過來了,可就是老天不遂人願,老幺家的兒子生出生沒多久病了,可是把李季饒夫婦愁壞了,眼看兒子一天天麵黃肌瘦,心裏自然是不好受的,隻能更加努力的想辦法賺錢給兒子治病,為了賺錢天天不著家,媳婦王氏膽小怕事,又不怎麼會做飯,天天就是稀粥,奶水自然不多,奶水不夠了就喂點稀粥好在兒子雖然生病了但從來不哭不鬧,婆婆幫忙帶著孩子,三哥李叔義由於沒成家也偶爾幫襯下,王氏也能做點夥計,慢慢的有丈夫費盡心機的賺錢給兒子治病,兒子病也差不多好了就是腿骨有點軟,同齡的小孩子都能站起來了,自家兒子還站不起來就是隻會瞎撲通,可是愁壞了一家子人,問附近的郎中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聽說娘家那邊有郎中擅長治小兒的病,就商量著回娘家看看,由於丈夫忙著賺錢常年在外也累苦了王氏。王氏娘家百十裏路想回家也挺麻煩的,宣老太太就讓三兒子趕著破牛車送媳婦王氏回娘家,次日老三套上牛車,帶上幹糧送弟媳王氏回娘家了,說來也怪百十裏山路小家夥還是不哭不鬧。三哥有點憂愁的看著弟媳婦問:“弟媳我這小侄兒出生那麼久快一歲了站,站不起來,說話,除了出生時哭了一回從來沒出過聲,不會是個啞巴吧?”王氏整天忙的昏天黑地隻想著兒子站不起來,骨頭軟,天天不哭不鬧,隻以為兒子懂事,猛然聽到三哥這樣問,一時間竟有點傻了!也可能是老天開眼吧在王氏發愣的時間,明明閉著眼睛睡覺的兒子小嘴微開磕磕巴巴出聲了“媽…媽…”王氏趕緊低頭看自己的兒子,看見兒子小手揉了揉鼻子,眼都沒睜然後小手又拉著自己的衣邊還在睡覺,王氏這才喘了一口氣微微笑了下“三哥別瞎說,娃娃就是還站不起來,娃娃懂事不想鬧我,哪裏是啞巴,往後別瞎說娃娃記著呢,省的以後怨你。”李叔義心裏也是放下了憂愁“咦,還真是的,看來我這個小侄兒還真是懂事兒,剛說他啞巴,睡著都出聲了,氣性倒是不小,不如給他起個小名吧,就叫小啞巴,說不定哪天氣的就自己站起來了。”說完哈哈笑出聲來。王氏想了想也對,名字越賤越好養活,說不定真的就站起來了。“行吧”王氏也同意了。就這樣,這個小娃娃日後最討厭的小名被有點嘴賤的三伯父和自己的老娘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