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風雨(六)(1 / 2)

年初的時候,蔣總司令軟禁了胡漢民,此事在後來越演越烈,乃至於造成了寧粵對峙的局麵。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後,粵方為準備北伐南京,擴大軍事力量,積極聯絡各地反蔣勢力,石友三則在此時經粵方要員李漢魂聯絡,投靠了粵方。

6月初,石友三趁張學良病重之機,活埋了張學良派往石部的秘書長張雲責,下定決心先發動對張學良東北軍的作戰。

在當時,石友****張不僅得到了日本人的大力支持,還有山東韓複榘、豫南吉鴻昌、晉南孫殿英、大名劉桂堂等軍閥勢力,甚至在天津做寓公的閻錫山也與石友三建立了盟約,最後決定石友三發動對東北軍作戰後,晉軍即出兵娘子關,北上奪取平津;韓、吉等人在山東、河南一帶阻蔣北援;日軍則在關外同時動手,奪取東北。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當晉軍各部正擬出兵之時,原西北軍舊部宋哲元部離晉另就,與孔祥熙談妥,由孔祥熙每月撥給宋部230萬元,並講定如晉軍出兵攻張學良,宋部即進兵太原。

晉軍各部為保住山西地盤,未敢出兵東進。

而此時,與石友三約定共同起兵舉事的韓複榘、吉鴻昌等人,也因料事不妙而未敢動兵。

因此,石友三發動的與張學良東北軍之戰,在一開始就處於孤軍作戰的不利形勢。

而日本人更是隻打算利用石友三做擋箭牌,吸引視線,成固欣然,敗也不可惜,在此時更是沒有什麼動作,專心於自身的計劃。

針對石友三的背叛活動,張學良抽調東北軍5個旅入關,並編組了於學忠、王樹常兩個集團軍部署在平漢、津浦兩線準備對石友三作戰。

當時,張學良根據石友三的兵力部署判斷石友三發難後必取北平,因此,配置5萬多人於保定以南一帶,並擬定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

範傑一邊關注著局勢的發展,一邊盡心幫著救災。

7月18日,石友三在順德就任粵方政府委任的第5集團軍總司令一職,石友三在粵方的支持下感到有恃無恐。

19日,石友三發表了反對張、蔣的通電,除留了1個旅防守順德外,以主力第l師和教導師為前鋒,親率第3師、第4師居中,以第2師殿後,共5個師另2個旅約6萬餘人,沿平漢鐵路向北進攻,企圖攻占平、津。

東北軍騎兵旅先與石部先頭部隊接觸後,稍事抵抗,便且戰且退,將石部與正麵步兵守軍交戰。石軍先頭部隊向方順橋東北陣地猛攻3晝夜,未能突破前沿。

先頭部隊進攻受挫後,石友三又命令中路的第3師出完縣,迂回東北軍後方,第三師卻脫離戰場,在完縣投降了東北軍。

7月23日,張學良通電討石,東北軍組成“北路集團軍”,以於學忠為第1軍團總指揮,在望都、保定一帶迎擊石軍;以王樹常為第2軍團總指揮,在河問、滄州之線待敵。

同時,南京政府也組成“南路集團軍”,以劉峙為總司令官,下轄劉鎮華的第l軍團、顧祝同的第2軍團、王鈞的第3軍團北上。

南京政府討伐石友三也不是白討伐的,張學良從東北很是運了一批糧食用於南方救災。國民政府動作也很快,劉峙率南路3個軍團北上後,一舉解決了留守順德的後方部隊。與此同北路王樹常率領的第2軍團也從津浦路壓了過來。

晉軍商震部在張學良的勸說下,改變了中立態度,脫離閻錫山的束縛,以北路集團軍第3軍團總指揮的名義,率其部隊3個旅出兵討伐石友三,於28日奪取了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