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民國二三事》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範傑原本打算過來和張伯苓談一談海河重工與南開大學的合作計劃,但一開始便被張伯苓給嚇著了,原本準備的1萬大洋,好像有些拿不出手了。
“恩,”張伯苓有些緩過神來,“走,到裏麵去說。”
在路上,範傑詳細的介紹了自己的來意,張伯苓此時也有些明白過來了:“你說這個助學金是由美國人出錢供我們出去學習,畢業以後,到他們公司工作?”
“是的,在美國的大學也由海河重工聯係,可以基本保證是美國的一流大學,但是人家也是有要求的,我們的學生畢業以後最少要在海河重工工作一年,在這一年裏,工資隻有正式職工的80%,一年後,如果雙方滿意可以再簽新合同。”範傑說的這些在21世紀都是很普通的事情,但在這時確實個新鮮事。
“海河重工在長沙有一座研究基地,下麵還有幾個工廠,如果願意回國呢,就會安排回國內工作,願意留在美國呢,也可以留在美國工作。”
範傑詳細的解釋這中間的一些細節,張伯苓也提出了許多的問題,他漸漸明白了,範傑提的這個建議對學校來說是件好事,不但可以省下許多的經費,而且對學生們未來的發展也是一件好事,至於畢業以後工作一年,這根本不是什麼事兒,且不說海河重工給的工資並不少,光是出國留學這一點,對於貧困學生來說確實是個很好的機會。
當然範傑也沒有那麼多資金可供使用,現在長沙基地的投入,就占了他很大一部分資金,所以範傑海河重工助學金的目標隻定在了南開大學的物理科和礦科。
“對了,伯父,晚輩可以每年私人捐助學校兩萬大洋,隻是現在身上隻帶著一萬大洋的彙票。”範傑有些不好意思。
張伯苓笑了笑,他自然明白範傑原本隻打算捐一萬大洋的,隻是自己那麼一作,就多了一萬大洋,對這一點,他還是私底下很高興的。
“嗬嗬,謝謝你了,煥然。有了這筆錢,不知道能有多少學子可以上學啊。”說道這裏張伯苓有些動情。“至於你說的和海河重工合作的事情,我還要向董事會彙報,不過你放心這事肯定會通過的,畢竟你二叔現在還是南開的校董。”
張伯苓心裏還有一個計劃,他想讓範傑也做南開的校董,畢竟當年範源濂和範旭東兄弟都為南開的校董,在當時傳為美名。這會讓範傑也做校董,這樣叔侄同為南開的校董,也是一段美名啊。不過這還需要一些時間。
“煥然啊,你現在就在這家海河重工工作嗎?”張伯苓無意間問道。
“不是的伯父,小侄現在在南京中央軍校任職,小侄是黃埔畢業的。”範傑並沒有說自己的具體職務。
範傑糊弄了一下張伯苓,讓他以為範傑在中央軍校也是從事教育工作,畢竟範家也是家學淵源的。
“哦,你在中央軍校任職,那麼離的蔣總司令官邸不遠嘍。”
“是的,隻有一牆之隔。”
“記得在1月份的時候,我還去了一趟南京,見過你們的蔣總司令!那是你二叔剛離開南京,我們前後腳。”
範傑安靜聽張伯苓講述了他的南京之行。1月份的時候,張伯苓為南開募捐經費,專門趕赴南京,經他的學生介紹,首次與蔣總司令會麵。
結果還算理想,雙方都留下良好的印象,蔣總司令對張伯苓所創辦的南開教育大加讚揚。對於張伯苓婉轉提出的勸募請求,蔣總司令也表示“極願補助南開,惟補助方法須待研究”。
就在這次會見後不久,張伯苓的政治觀點就發生變化,在一次天津基督教女青年會召開的座談會上,張伯苓講演時特地談到國民黨問題,他說:“我非任何黨派,但我是很讚成國民黨的。”張伯苓有許多學生在蔣總司令身邊做事,蔣總司令也很關心張伯苓,還經常表揚張伯苓本人和南開教育。
張伯苓帶著範傑在校園內走了走,南開學校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對於地位較高,捐款數額較多,社會影響較大的捐款人,他們經常會采取命名建築物、掛牌匾、建紀念堂,立銅像,舉行紀念活動等回報方式,取得很好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