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範傑不禁向酆悌問起了江西剿共的形勢。
酆悌想了一會後,和範傑說道:“現在南方的戰事已經基本停了下來,早在九月上旬的時候,廣州方麵利用我軍深陷江西之機,向湖南衡陽進兵,對我軍側翼造成了很大的威脅。校長思量再三,決定暫時收縮防線,不想和我們捉迷藏捉了兩個月的紅軍這時卻冒了出來,趁我軍退卻之際發動了攻擊,第47師和第54師損失過重,第60師、第61師、還有第52師各損失一個團的兵力,其他各路軍都已經撤至吉安、永豐、宜黃、南城、南豐、廣昌、寧都、贛州等地,穩固防守。”
“師兄,最後雙方具體傷亡情況如何?”範傑關心的問道。
“我軍傷亡3萬人左右,不過大多數也是些雜牌軍,老式的漢陽造倒是損失了不少。紅軍方麵損失也不小啊,人數也在數萬人左右,據探子回報,紅3軍軍長黃公略、紅4軍師長曾士莪、紅3軍團師長鄒平陣亡。”
****在蘇區來回奔波已達兩月,除了有3個師遭到殲滅性的打擊外,其餘各部也受盡了蘇區人民群眾、地方武裝堅壁清野和不斷襲擾的困苦,士氣急劇下降。這也是蔣總司令退守的原因之一。
“恩,我知道了。”範傑點點頭,不知道在思量什麼,半天後,範傑才問道:“師兄,那與粵方戰事情勢如何了?”
酆悌喝了口水,說道:“在9月初的時候,粵方就開始出兵北上,不過對江西采取守勢,而對湖南采取攻勢。我軍現在由顧祝同率警衛軍軍固守在衡陽,何鍵的湘軍集中於長沙附近,保衛長沙。9月18日桂軍進抵至衡陽城下。由於顧祝同部嚴兵固守衡陽,桂軍集結城外也沒有發動強烈攻勢。因而在衡陽以南地區形成對峙狀態。原本一觸即發的緊張事態,尤其東北事變法發生後,雙方一直沒有交火,都有保持克製的意思。”
範傑點了點頭,在地圖上找出衡陽的位置,用鉛筆畫了一個圈,然後對酆悌說道:“現在發生了九一八事變,那粵方肯定更不願意打了,張學良這幾天的公告一出,現在的政治形勢,是粵方占上風啊!”
酆悌將整理出來的關於寧粵雙方談判的一些情報遞給範傑,範傑拿到手上後仔細看了起來。
現在中國政壇都以寧粵和談,共禦外辱為主題。
在9月19日,當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傳抵北平時,在北平的吳鐵城、李石曾、張繼三人立即聯名以“特急”的名義致電汪精衛、孫科、古應芬等人,請求他們在此國難之時接受調停。
在20日,譚院長代表南京***中央致電粵方表示:“本黨同誌,必須拋棄其一切意見,精誠團結,共赴國難。”
在麵對迫在眉睫的外侮和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團結對外的呼聲下,粵方汪精衛等人不得不暫停軍事行動,公開通電表示讚同和平統一,但同時提出和平統一解決時局的三個條件:(一)蔣J石下野;(二)取消廣東國民政府;(三)由統一會議產生統一政府。
其中,蔣J石是否下野仍是問題的焦點所在。
而閻錫山、馮玉祥等人在得知粵方的態度後,立即複電粵方表示:“公等致蔣譚電欽佩萬分,北方袍澤一致照此進行,必期達到目的而後止。”
21日,孫科在廣州非常會議紀念周上作題為《和平統一先要蔣中正下野》的演講,更是警告南京道:“蔣如下野即可和平解決,不一定要出兵。但蔣下野如是騙人的假話,兩廣軍隊仍可隨時開動應付。這便是國民政府對於和平的表示。”
同日下午,蔣J石自南昌返京,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日方略。會議決定:軍事方麵營抽調部隊北上助防,並將討粵及剿共計劃,悉予停緩;政治方麵推派蔡元培、張繼、陳銘樞三人赴廣東,呼籲統一團結,抵禦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