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鏖戰淞滬——停火(1 / 2)

“滴玲玲玲,滴玲玲玲!”急促的電話聲響起,範傑一把抓起電話,語氣急促的問道:“鬆陽,前線戰況如何了?”

“暫時已經停火了,營座!英美諸國出手了,英美領事聯合提出停火,日本人很快就答應了,而且他們在上海兵力不足,暫時也沒有能力繼續進攻了!”王啟年在那頭興奮的說道。

“知道了,鬆陽,繼續密切關注前線的戰況,這戰還有的打,告訴兄弟們都小心一點,現在我們的人手還是先從十九路軍那裏先撤出來,十九路軍的援軍到了,暫時也不需要我們了!”

“知道了,營座!”王啟年很明顯知道範傑在想什麼,幹脆利落的執行命令。

範傑掛斷電話,仔細想了想,開始整理起來了這一天收到的情報,然後交由作戰參謀張哲起草報告,上海那邊總算暫時停戰了,中日雙方都需要緩口氣。

在上海那邊,出來當和事佬的,是英國和美國的總領事。

九一八那陣,中國人到處求人,這些大國懶洋洋的,按部就班,溫吞水一樣做調停。可這回上海發生激戰,洋領事們第一時間就蹦起來了滅火。

滿洲怎麼樣,大夥是不關心的。九一八事變出來,當時美國就有報紙說,滿洲歸誰統治,這裏無人關心。可這回不一樣,九一八那回可以隔岸觀火,而這回,大火卻燒到自家屁股上了。

往小了講,打仗就在公共租界邊上打,公共租界就是英美兩國的租界合並而成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個道理,東西方都一樣懂。這流彈紛飛還算小的了,再往大裏說,上海控扼長江出口,是中國最大的港口,中國一年大半的外貿都在這裏完成。仗一打起來,大夥生意都沒法做了,每天的損失這麼大,難道你日本人會買單?

但最讓英美最感到緊張的是,你日本人到底想幹嘛?上海這塊,英美等國利益非常大,你日本人不是不知道,而且中國人都接受你的最後通牒了,你還要動手開戰,這些,不管怎麼辯解,領事們心裏就像明鏡一樣。你打了中國人,也全然不顧我們英美的利益,那麼,你日本人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君之誌,不在小乎?

英國,是個海權國家。至於美國,寫《海權論》的作者馬漢就是美國海軍軍官。《海權論》裏有一句話:海軍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貿易。而貿易,依靠安全的海港。

當你日本人企圖把上海這個國際化大商港卷入戰火時,對海洋敏感的英國人出手了。

英美領事聯合提出停火,日本人很快就答應了。但是英國人這回連續出招,希望趁大火還沒完全蔓延開的時候,盡早滅掉。

1月29日,就在雙方停戰交涉的當天,英國駐日本大使緊急求見日本外相,提出抗議。同一天,英國駐上海總領事也向日本總領事提出抗議。九一八之後,在大火燒到自己屁股後,英國人終於第一次明確的,毫不含糊的向日本人提出了抗議。隨之而來的還有美國、意大利的抗議。

抗議是來文的一手,海洋強國們另外還有別的手段。英國美國相繼下令向上海增派軍艦,警告日本人,不要以為老虎不發威,你還真當我們是病貓了。

英美等國,要的不是簡單的停火,而是上海事件迅速平息。

讓英美領事們感到滿意的是,局勢似乎還在他們的影響之下。雖然停火的目的,說起來隻是為了讓戰區民眾及時撤離,但是停火開始後很長一段時間,雙方雖然還是有交火,但都談不上有組織的大規模進攻。

乍一看,和平有戲。

而就在同一天裏,國民政府南京***召開臨時中央政治會議,會議做出重要決議:“一,政府遷都洛陽;二,在國民政府下設軍事委員會,推******、馮玉祥、張學良、閻錫山、李宗仁、李濟深、何應欽、朱培德、陳紹寬、陳銘樞、唐生智等11人為委員;三,選任宋子文為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羅文幹為外交部部長,批準黃漢樑、陳友仁辭職。”

就這樣,******再一次重返政壇中樞,恢複軍權。誰成想******奪回去權力的第一件事就是遷都。範傑還以為會過上一陣,沒成想如此之快。

為什麼要遷都呢?因為遷都,既是被迫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