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同學之間隻有相互尊重,才會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一個和睦友好的大家庭裏,才會愉快地學習,茁壯地成長。尊重他人是我們待人最起碼的原則,一個不會尊重他人的人,在日後是很難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援助的。
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哲學詩人愛默生說:“我遇到過的每一個人,一定在某方麵比我優秀。”在每次考完試後,同學們都會比較,很多學生都會說:“誰誰好厲害,考了多少分,得了第幾名。誰誰才考了幾分。”但是,在看到學習成績稍差的同學缺點的時候,也應該看到他的優點,或許他講故事講的很好或者畫畫很好抑或是勞動好等等。千萬不能夠因為學習成績差就取笑同學,每個人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每個人也都值得我們尊重,隻有這樣才會和同學和睦相處,化解其中的一些衝突不至於影響自己的正常學習。
小張非常幸運,到哈佛讀研究生的第一年,他得到了全額獎學金,這可以讓他一心一意地念書。但第二年就沒有那麼愜意了,隻好向校方申請助教獎學金,即替教授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遞了表格後,小張心中就七上八下地等候消息。
幾天後,小張便收到一封校方公函。他打開一看,頓時愣住了。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一定有人捉弄他,這封信一定是假的!信的開頭竟然尊稱小張為“閣下”(Sir),而不是一般的稱呼“先生”(Mister)。要知道,當時小張隻是個微不足道的二年級研究生,寫信人代表高高在上的哈佛大學校長及校董,叫小張“先生”,已經受寵若驚了,怎能擔當得起“閣下”的尊稱?
緊接著,第二句話也極其離譜:“我懇切地告知您,校長及校董開會後,決定聘請您為助教……”“我懇切”原文是“I
beg
to”,一般是居下對上的口氣。這樣的謙恭,讓人如何消受得起?
最讓人吃驚的是信的落款,竟然自稱為“您順從的仆人(Your
obedient
servant)”,這更是讓人匪夷所思了。
當小張看完信時,心想一定是哪位學長跟自己開玩笑,炮製這樣的信來尋開心。但是,看看信紙信封都是正式校方用箋,又覺得不像作偽。可是堂堂的哈佛校方,會對默默無聞的學生如此恭語相稱嗎?難道自己是在做夢?
曆史上,有許多像三顧茅廬、折節求賢的記載,但是被邀請出山的,都已盛譽卓卓,寂寂無名的小人物絕對不會受到這般禮遇的。雖有像戰國四公子孟嚐君這樣的人,雞鳴狗盜者都可以來門下做食客,但主人還沒有謙卑到自稱為傭仆的地步。如此說來,難道這些對人謙恭的詞句,是這座高等學府的傳統?
於是,小張向一位讀文科的學長請教。他告訴小張,以仆人自稱的做法,在一兩百年前西洋公文書信中,倒是常有的,不過以此用在給學生的信中,卻並不多見。想必是校方有意沿襲古風,以表尊師重教,難得的是連學生助教,都一視同仁。
第二天,小張懷著幾分膽怯和猜疑的心情,去國際留學生中心和人事處查詢。結果出人意料,校方肯定這封信果然貨真價實。校方還介紹說,做了助教,有薪可支,學費全免,甚至可以成為教授俱樂部會員。小張覺得這些福利雖然重要,但那封禮賢下士的信,才是最珍貴的獎勵。當時小張許下一個願望,如果將來成為富翁,一定捐巨款給學校。
從那以後,這封信就一直掛在小張辦公室的牆上。令他慚愧的是自己沒有變成大富翁,畢業後兢兢業業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每年隻給母校寄去微薄的心意,但是小張很高興看到有許多校友捐大筆錢給母校。小張想,他們必定也接到過類似的信函,或身受過相似的禮遇。
看著這封信,小張常常提醒自己,對他人要以哈佛校方為榜樣,尊重他人,待之以禮,希望一封類似“順從的仆人”的信,也能一輩子掛在他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