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秋。
秦嶺南坡,原始森林。
這裏針葉樹和闊葉樹混雜一起,灌木林叢生。
地表潮濕,雜草茂盛。
有些闊葉林的樹葉開始變黃,預示著秋季到來。
森林中有人影晃動,樹木被砍倒,雜草被清除,地麵被整平。
一支修路隊正在原始森林裏修路。
一條未修完的公路在叢山峻嶺間忽隱忽現。
新路周圍群山環抱,層巒疊嶂,林木鬱鬱蔥蔥。
這裏雨量充沛、氣候濕潤。
山下有河穀,有村莊,隨著海拔升高,山坡上的植被變換,闊葉林、針葉林、高山草甸、雪線……
修路隊所在的秦嶺南坡,海拔兩千米,嘉陵江發源於此,從東北向西南流經這裏。
修路隊已經在這裏忙了兩個多月時間,臨時營地剛從山下搬到新工地旁邊的林子裏。
所謂的臨時營地就是幾頂簡易帳篷,裏麵是工人們的工鋪,營地旁邊還有露天廚房。
修路隊是某工程局下屬的工程隊,此次來秦嶺南坡修路的一共有21人。
還有一部分人是從附近村子裏抽調的青壯年勞力,統一的二三十歲。
工程隊還從山下黃牛村請了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黃師傅當大廚,負責工人們每日夥食。
黃師傅每天早晨會從山下購買食材,用扁擔挑著蔬菜、肉蛋、米麵,沿著山中小路上山去營地。
大部分食材都來自山下的黃牛村,有時,黃師傅也會在山中采摘一些野菜蘑菇之類。
修路隊的隊員們對黃師傅的手藝讚不絕口。
兩天前,黃師傅跟往常一樣,挑著食材上山,在路邊林子裏撿到幾顆野生雞腿菇。
當天中午做成野生菌菇湯,味道異常鮮美,隊員們比平時都多喝了兩碗。
又是一天清晨,黃師傅一大早挑著菜上山。
秦嶺南坡秋季的清晨,空氣濕冷,等到達營地,身上已經出汗。
修路隊的隊長李景山剛從工棚裏出來,看到黃師傅已經給灶台生火,準備煮玉米麵糊糊。
“黃師傅,今天比平時來的早啊。”李景山上去打招呼。
“昨晚下雨,擔心山路不好走,就提前半個小時出發。”黃師傅一邊忙碌一邊笑嗬嗬地搭話。
李景山打量黃師傅帶上山的新鮮食材,除了小青菜、大白菜、胡蘿卜、白蘿卜,幾斤豬肉、一隻處理好的肉雞之外,還有幾顆沾著泥土的雞腿菇。
“呦,今天有雞腿菇?是路上摘的?”
“是啊,還是在原先的地方,上次挖雞腿菇的時候,特意留下幾朵小的,昨夜下雨,小的突然就長大嘍,今天中午有野生菌菇雞湯喝。”
李景山聽得想流口水。
在這個年代,修路隊的夥食算是好的。
早晨有白麵饅頭、玉米糊糊、蘿卜鹹菜,中午有米飯、有蔬菜、有肉,晚飯有摻了白麵的窩窩頭、蔬菜疙瘩湯。
黃師傅很快把早飯弄好。
工人們也都起床洗漱完畢,開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