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賜嘛,我要好好想想,太少了我可不幹。”
“給你點顏色就要開染坊,難道你還要去朕的國庫裏挑嗎?”
高誌雲竟然恬不知恥地鼓起掌來,開心地回答道:“這是個不錯的建議。”
朱元璋氣得差點就要拔出身後的寶劍砍過去。
看著朱元璋和高誌雲二人你來我往地鬥嘴,宋濂更是一臉震驚,不過,更羨慕他們二人的兄弟之情。
這樣的感情也是朱元璋所需要的,父母大哥已經餓死,當了皇帝之後人人敬重,已經沒有兒時家庭的溫馨。
不過,高誌雲這個結拜大哥不一樣,在自己麵前無法無天,互相鬥嘴更是說來就來,從不拖泥帶水。
每次鬥嘴之後,朱元璋才感覺自己被人當做兄弟一樣對待。
李公公早就習慣了,懷著看戲的心情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這一切真真實實地發生在眼前,就算你和別人說,別人隻會說你吹牛*(*\\u003dB)。
況且,李公公每次去國公府宣旨,高誌雲都會偷偷在衣袖裏塞些銀兩,上次龍灣回來後更是帶著黃金百兩親自到李公公府上道謝。
“雲國公,你覺得這些古籍應該如何保存為好?”
一番吵鬧之後,朱元璋將主題拉回到了正軌。
“古籍之保管應該專門設立藏書之地,當年皇覺寺的藏經閣皇上也曾去過,可以將古籍按照類別、年代等進行分類保存。另外,曆代古籍之所以容易失傳,往往是因為都隻有一本孤本,為避免這種情況,皇上應該命人對古籍進行抄錄。”
宋濂心中一驚,高誌雲此話確實道出了古籍失傳的最重要原因。
高誌雲繼續說道:“古籍之抄錄需由朝廷監管,抄錄後的古籍原本可以放在南京的藏書閣,另外可以在北京和中都分別建造藏書閣,用於抄錄本的保存。即使某處藏書閣出現意外,也不至於對古籍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高誌雲也深知古代抄錄古籍的難度,因此也並沒有建議抄錄很多,一個正本兩個副本足矣,再多的話就會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
“就以《青囊書》為例,此乃華佗終生之所學。既然我們得到了,就應該將其發揚光大。古籍抄錄完成後,可由工部、太醫院共同研讀其內容,總結出最常見病症的醫治方法,設立課堂進行授課,讓廣大醫師免費學習。如此一來這些醫師便可以為更多的大明百姓減輕病痛。”
高誌雲說完這段話,朱元璋和宋濂均瞪大了眼睛。
高誌雲給過朱元璋無數次的震驚和驚喜,一次比一次更震驚,一次比一次更驚喜。
當年,朱元璋冊封高誌雲為太子太傅時,宋濂心中不服,甚至以為恥。
一名征戰沙場的將軍,教太子習武還差不多,竟然和舉國聞名的當代大儒一起做太子的老師,實在荒唐。
宋濂在國子監上課之時,聽聞了高誌雲第一次上課的情形,立即讓太子詳細描述所講之內容。
聽完之後,宋濂服了,徹底服了。篩選良種,此等利國利民的措施實在讓人大開眼界,實乃常人所不及。
文人育人,乃讓其知禮義廉恥,而讓人民學習這些的前提是填飽肚子。
而就在剛剛,就在宋濂的麵前,從古籍失傳的原因分析,到抄錄保存的方法,再到如何將古籍中的知識發揚光大,雲國公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