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陳毅回到了南京。幾個月來發生的一切,毛澤東的談話,時時縈回於心。“感觸紛來,慨然命筆”,寫下了《感事書懷》詩四首。第一首《五古》的結尾是“慎之又再慎,謙遜以自束。後車善擇途,前車一再覆”;第二首《滿庭芳》的結尾是“須牢記,無情曆史,利己必凶終”;第三首《水調歌頭·自敘》的結尾是“晚節自珍惜,日月走如梭”。第四首是《七古·手莫伸》,全文為:
手莫伸,
伸手必被捉。
黨與人民在監督,
萬目睽睽難逃脫。
汝言懼捉手不伸,
他道不伸能自覺,
其實想伸不敢伸,
人民咫尺手自縮。
豈不愛權位,
權位高高聳山嶽。
豈不愛粉黛,
愛河飲盡猶饑渴。
豈不愛擁戴,
頌歌盈耳神仙樂。
第一想到不忘本,
來自人民莫作惡。
第二想到黨培養,
無黨豈能有所作?
第三想到衣食住,
若無人民豈能活?
第四想到雖有功,
豈無過失應慚怍。
籲嗟乎,
九牛一毫莫自誇,
驕傲自滿必翻車。
曆覽古今多少事,
成由謙遜敗由奢。
陳毅這幾首詩,實質上是以詩論史,是對高、饒事件的詩化的總結。詩中貫穿著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跳動著一個共產黨員赤誠、火熱的心。
這些,都將作為中國第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留給人民,傳之後代。
1954年6月22日夜,毛澤東又邀陳毅到玉泉山別墅,共進晚餐。毛澤東依然海闊天空地談山東,談福建,談高、饒反黨陰謀事件;還談詩,談詞,談文學,談《聊齋誌異》。
陳毅告別毛澤東時,毛澤東把陳毅送到門口。毛澤東握著陳毅的手,說: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陳毅毫無思想準備。毛澤東的這句話同劉少奇那天的話,說法不同,表達不同,但意思幾乎完全一樣。陳毅深為感動,他正要開口,毛澤東已轉身進屋了。
毛澤東這句話的餘音,卻久久在陳毅心中回蕩。
高崗自殺身亡後不到一個月,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選舉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宋慶齡、林伯渠、李濟深、張瀾、羅榮桓、沈鈞儒、郭沫若、黃炎培、彭真、李維漢、陳叔通、達賴喇嘛·丹增嘉措、賽福鼎為副委員長。
會議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提名,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會議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提名,通過陳雲、林彪、彭德懷、鄧小平、鄧子恢、賀龍、陳毅、烏蘭夫、李富春、李先念為副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