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林挺生從台灣大學化學係畢業時年僅24歲。其父一定要他到公司接班,出任大同公司董事長。說來有趣,年輕的林挺生當時還不願意搞實業(梁實秋曾是他的英文老師),他的誌向是搞教育。父親為了安慰他,成立了大同工學院(現台灣大同大學),一方麵培養公司骨幹,一方麵滿足林挺生從事教育工作的願望。企業辦教育,在台灣大同是首創。
在以後的時間裏,林挺生不僅親自主持大同工學院與大同高工的校務,而且親執教鞭,並具有正式的教授資格。而大同公司的員工都知道,稱呼林挺生如果隻用“董事長”,會讓他不高興,林挺生真正自豪的,是教育家的角色,因此大同公司凡是提到這位領袖,都會冠上“教授校長董事長”的全稱。而在大同公司一切正式對外文書中,林挺生的title都是“教授校長董事長”。大同也由此形成了“建教合一研究發展,勞資一體工業自治,社會投資公眾公司,創造利潤分享大眾”的獨特經營理念。
由於大同公司和大同工學院擁有相當的技術力量,1949年,大同在台灣首度推出電扇,正式跨足家電事業。由於台灣地處熱帶,電風扇擁有廣闊的市場,銷路很好,為公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接著,林挺生緊跟時代潮流,相繼研製、生產了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機等家電產品。到六十年代,大同公司控製了台灣絕大多數家電市場,“大同”牌幾乎成為台灣家電的代名詞。至今“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產品最可靠”的廣告歌仍家喻戶曉。
在重電工業不甚發達的台灣,大同集團也是佼佼者,執台灣重電業之牛耳。“大同”馬達、變壓器等重電產品是台灣一流。“大同”成為台灣工業的標識與驕傲。家電與這些小型重電產品也是台灣產品外銷的主力。當年的所謂“台灣經濟奇跡”,大同在其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台灣產業發展史上寫了光輝的一頁。
......
那商店老板越說越起勁,李啟明卻越聽越皺眉,這可是個強勁對手,現在自己的愛德牌電視機在台灣市場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人家已經在這經營近二十年了,自己初來乍到,沒一點優勢啊。
看了看電視機的價格,“大同”牌的要高點,四千多台幣,其他的都在三千七八百台幣,這又讓李啟明鬱悶了,價格戰打不起來了,人家價格高還是這麼多人買。
李啟明又到別處看看,發現情況也差不多,“大同”牌地家電已經在台灣民眾中有口碑了。更可氣的是“大同”牌地收音機也賣得不錯,李啟明發現自己愛德電子的兩項產品在這肯定要經曆一場惡戰,畢竟完全放棄這裏,說什麼也不會甘心的。
“趁興而來,敗興而歸”,形容的就是李啟明今天的遭遇,好在自己今天多少有點收獲,對這個對手有點基本了解,也不算打無準備的仗。看來台灣這塊市場即使要闖,也不能給予太多的期待,至少目前是這樣。愛德電子前期,就要靠香港和東南亞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