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李書福發言,先是拿著稿子照本宣科,這一講稿是廣州吉利副總經理鮑仲良起草的,他和廣州吉利總經理桂生悅、法律顧問樓韜,還有鮑仲良,從昨晚上10時商量到淩晨2點多鍾。樓韜認為這份講稿的內容在法律上沒有問題,《致全國球迷的公開信》中,“今年甲B聯賽之所以醜聞不斷,腐敗叢生,其根子在中國足球管理層身上……”有點兒不妥。“這麼講,萬一有記者問,你有事實根據嗎?如果回答就必須提供證據;如果不回答,就會授人以柄,人們會認為吉利信口開河。”李書福想了想,連這麼一句解氣的話都不說,這新聞發布會開得就沒意思了。他說:“這個問題我們不會展開講,簡單帶過就算了,留著吧。”

李書福念著稿,眼看就要結束了,他卻越念臉越紅,聲音越高,突然氣憤地把稿子丟在一邊,揚起了頭說:“吉利集團是帶著迷惘和希望進入中國足球的,在我眼中,原來以為足球隻不過是個踢來踢去的球這麼簡單,但介入不久就讓我大吃一驚,一場球100萬、200萬的行賄,可是從來沒有一個搞足球的官員、裁判員給抓起來。”

一場球要行賄一兩百萬?這不禁讓球迷震驚,陳培德也大為震驚。他當了8年體育局長,浙江省過去沒有甲級足球隊,他對甲B的真正了解始於今年。

記者提問:“你們有沒有給裁判賄賂過?”

李書福回答道:“我們沒有直接送錢給裁判,是通過中間人,至於中間人有沒有把錢給裁判我們就不清楚了。”

記者追問道:“如果要你當汙點證人你願不願意?”

李書福:“我願意。”

記者:“有沒有人出錢讓吉利輸球?”

李書福:“有。”

記者:“如果你有根據的話,你將是中國足球的第一人,將是中國足球走向光明的第一人。”

李書福說:“你說裁判開的車、住的房和他們賺來的是不是成比例?法律上有一條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在其它領域,不是有很多官員都因為這個原因給抓起來了嗎?如果我說錯了,我願意接受法庭的處罰。”

記者:“你一定要有根據。”

桂生悅接過話說:“就像閻世鐸說的,現在的假球還要證據嗎?他們當時指責俱樂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蕭何指的是俱樂部,現在我們看來這個蕭何就是足協本身。包括中國足球官員在私下聊天時都知道有哪些裁判有問題,楊一民也這樣說,隻有兩個裁判不會收取賄賂,一個是劉鐵軍,一個是孫葆潔。什麼叫隻有兩個裁判?中國這麼多裁判,這說明中國足協的官員都知道,但是就是從來沒有像處罰俱樂部的官員和球員一樣公開處罰過。”

楊一民時任中國足協聯賽部主任。他在1998年就當選為亞足聯技術委員會委員,

2000年從技術部換崗到聯賽部,負責聯賽、裁判、技術等方麵。在中國足壇第一波打假掃黑風暴之後,他當上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2009年接任南勇,當選為中超公司董事長。2010年3月1日,他和南勇、裁判委員會原主任張健強一起被批捕。

李書福說:“如果要打官司,我還要求法庭現場直播。如果不應戰,說明他們心虛;如果應戰就講道理,事實就是事實。中國足球有很多內幕是別人都不知道的,你們媒體應該有責任做到讓司法機關都知道,這樣才能把中國足球引入光明。我在涉及足球之前還不知道中國足球有多黑,進來以後才知道一場比賽可以收5千、5萬、10萬多的黑錢。我看連十強賽都有可能是錢買下來的。我講的話是負責任的,我這個人就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怎麼連說話的勇氣都沒有,憋在心裏很難受。張吉龍欺騙人,中國足協都在騙人,我們怎麼搞足球?”

他接著說:“我是搞經濟的,有時我們也需要請主管官員吃頓飯,或者送點兒小禮品。但是,這些官員非常謹慎,吃飯都很小心,禮品多了就不敢收。但足球界就不同了,送錢不怕多,越多越好,一大包錢都敢收,少了不要……整個足壇似乎與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格格不入,場內的遊戲規則基本上是被場外的黑幕交易所左右。中國足協為所欲為,沒有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