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們要清楚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整理咱們的思路去閱讀咱們的講述曆史的書籍。就比如說讀之前的古代人:世界古代史從人類社會的形成開始,一直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前夕,敘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三個階段,即無階級的原始社會、奴隸與奴隸主兩個階級對立鬥爭的奴隸社會及以農奴或農民階級為主的被統治階級與統治階級不斷鬥爭的封建社會。對的,是要作總結段落以及全文的大意。
行了,為了不影響進程,咱們這就回來講正題。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待兩次工業革命,都是趨向於是驅使人類進步的變革。但在革命之前和之後都是兩個實質性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最經典的就是英國,就真的是革命前兩條腿,革命後四條腿後麵再加一個“霧都”的稱號。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技術不夠成熟。早在那時候的人們沒有像我們現在的科技發展程度深,科技革命的時間好沒有到。但是最基本的概念和意義需要我們知道。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最終結果就是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不可捍衛的基本的政治架構,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功不可沒的工業化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開啟了代替手工活的新紀元。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級別的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政治改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徹徹底底的製代替了手工工廠,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形成了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完全從被玩壞了到消失了的了結方式,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的力量逐漸壯大了起來。也就為後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做了前車之鑒,也積累了些許經驗。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是起源於咱們玩不起帝國·英國,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機為標誌,人類進入“蒸汽時代“,咱們就用豎列的形式來講講那幾年的工業成績:
“汽船”、“蒸汽機車”的發明,使各國之間的聯係更加迅速、密切,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1、1733年英國人凱伊發明了“飛梭”(用於紡織工具)。
2、1765年英國織工哈格裏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也就是後來曆史課本上的“珍妮機”,大大推動了紡織業的發展。
3、1785年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成為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誌,為工業機器生產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4、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汽船”,推動了航海事業的光輝發展。(估計也就這一個意外的外國人了)
5、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使國家城市間的交通更加方便快捷。
最後咱們就來講講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意義。
首先呢,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了自己內的統治。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使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積極意義:
1.大幅度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增加了社會方麵的工作方向,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
2.引起了社會結構的變化,產生了對立的兩大新興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勢力隨著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而膨脹,逐漸戰勝了封建勢力,掌握了政權:無產階級逐漸覺悟,為改變自己受剝削受壓迫的悲慘地位,開始鬥爭。
3.改變了社會生活,城市化興起。自自由城市的興起以來又一次的大變化。
4.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也不斷發展。歐洲爆發了三次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理論逐漸形成發展。
5.工廠製度形成,自由主義經濟盛行。
6.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係,客觀上把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傳播到世界各地,使整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改變了世界麵貌。
7.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消極影響就比較明顯了:
1無產階級遭受到日益深重的剝削和壓迫,越來越貧困。
2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大肆搶占商品市場,搶占原料產地,拓展殖民地,奴役當地人民,加劇了當地的貧困落後,造成東方人民從屬於西方的慘敗局麵。像極了英國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的清政府的腐敗局麵。
3.機器的使用造成了環境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