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政變逼宮(1 / 2)

揚州郎中為殷貞宗診脈後,又仔細檢查了他的風池穴,對著絳月公主搖搖頭道:“草民已經無能為力!”

絳月公主感覺紫宸殿內瞬間沒有了空氣,不知所措地望向母後。吳皇後麵色依舊,坐到貞宗榻邊,握起同舟共濟三十六載的丈夫的手:“陛下可還有什麼需要交代的嗎?”

殿內所有人都知道這話問得無用,殷貞宗已經昏迷五天五夜。吳皇後盯著他黑紫色的嘴唇,不見半點動靜,無奈地繼續說道:“太子和公主就在殿內,蜀王和荊王明天也能趕到。陛下可還有什麼需要交代的嗎?”

站在幾步開外的太子聽著母後反複詢問,有些不耐煩:“母後究竟想從父皇口中聽到什麼?”

吳皇後沒有搭理太子,她知道,此刻這殿中諸人隻有太子不想讓貞宗再堅持些時日。皇位越是近在咫尺,太子越是急不可耐。給女兒使了個眼色,絳月公主便去殿外領了一隊禦林軍進來。

太子神色慌張:“父皇榻前,你們想要幹什麼?本宮是當朝太子,你們……”

不等太子說完話,禦林軍已將他捆得結結實實,嘴上也塞了棉布。

吳皇後不想在丈夫病榻前發落自己的忤逆兒子,隻是不鹹不淡地吩咐道:“把這個亂臣賊子押回偏院,好生看管。”

慕容曉曉眼看行動的時機到了,拿起自己臨摹的那封假信,火速趕到太傅甄邢府內。

雖然太子早已將自己與慕容曉曉的結盟告訴了太傅,但聽下人稟報慕容尚儀叩門求見時,甄邢仍然頗感意外。

仔細看過被篡改了內容的信件,太傅匆匆打開房門,吩咐管家速速請羅禦史到府中來商議要事。

慕容曉曉天衣無縫的贗品成功欺瞞了甄太傅和羅禦史。兩個白須老翁此刻隻能完全按照太子吩咐,發動政變。

慕容曉曉說出了一個駭人卻又在情理之中的計劃:“皇上已經駕崩,皇後秘不發喪企圖顛覆江山社稷。請二位肱骨重臣帶領太子黨的全部文武官員,逼宮延英殿,擁護太子登基。”

黎筅雖然一直不是吳皇後和絳月公主的對手,卻也並非庸才。自殷貞宗纏綿病榻,他已經暗中籌劃政變半年有餘。

羅禦史聽聞此言,麵露喜色。早年位極人臣的他,已經被吳皇後打壓多年,如今屈居禦史大夫,想翻身都想瘋了。

而甄太傅的城府卻更深,他表麵裝得興奮,其實心裏無比忐忑。雖然他並沒有對太子的這番計劃生疑,但卻對雞蛋碰石頭的結果心知肚明。況且,政變已籌劃半年之久,拖來拖去的,他隻怕消息早已傳進了吳皇後耳朵裏。

甄氏一族已經和太子綁定多年,他此刻已沒有退路可選,隻能硬著頭皮響應太子的糊塗決定,隻期望自己暗中投靠的荊王能夠不負囑托,保住甄氏一族的血脈。

兩位老臣奔走之下,西都城中暗流湧動,兩個時辰的功夫,三十幾名文官在四千禦林叛軍的簇擁下圍堵在延英門外,高呼:“天子駕崩,儲君繼位”的口號。

延英門上把守的禦林軍,既不驅趕他們,也不肯開門。甄邢越看越覺得其中有詐,一把拉起身邊的慕容曉曉,進了自己的馬車。

甄邢陰鬱的老臉上顯出幾分懼意:“今年恩科,慕容尚儀擔任主考官期間,與絳月公主暗通款曲,老夫早已看出。老夫當年看走了眼,投靠了太子這棵外強中空的梧桐樹。眼下情形,老夫就是死在延英門下,也是咎由自取。隻求慕容尚儀看在甄氏與慕容氏世代交好、老夫與慕容瑜多年同窗的情分上,給絳月公主帶幾句話。”

慕容曉曉一直好奇,黎筅是如何在刀山火海裏活了這麼多年的,今天終於明白了,是因為老謀深算的太傅。她不便應答,隻低聲說一句:“太傅但說無妨。”

“中北山鎮寧莊,莊主權之少,是老夫與荊王之間的秘密使者。由他出麵,荊王便會認為老夫身後還站著絳月公主。蜀王不堪重用,荊王與絳月公主聯手才能保住黎氏皇族血脈。請公主切記‘飛鳥盡,良弓藏’和‘唇亡齒寒’這兩句話。他日皇位得定,隻求公主能出手保住我甄氏子嗣不被殘害。”

慕容曉曉聽明白了,這個老頭和自己一樣,都是左右逢源、前後下注的人,但是她還有一事不解:“太傅既然已經投靠荊王,還勸公主也相助荊王,為何不把甄氏的安危全部係到荊王身上。”

甄邢撩開布簾,看看窗外形式,回答道:“荊王仁厚,但王妃魏氏一族與我甄氏爭鬥百年,老夫不知道此番聯合,魏氏會不會在得勢後翻臉。況且,不管荊王成功與否,絳月公主都不會倒。”

吳皇後在等,她要等到西都百姓和滿朝文武都看見太子黨逼宮,好讓自己對太子的處置名正言順。

在叛軍眼裏,此刻宮中隻有一千禦林軍常規守衛,擒拿妖後如探囊取物。為首的左將軍一聲令下:“破開城門,勤王除妖!”

叛軍們聞聲而動,延英門被撞得吭吭作響。

時機已到,絳月公主登上延英門,對身旁的禦林軍統帥下令:“武將一律誅殺,文官下獄受審。”

延英門上燃起狼煙,頃刻間三萬禦林軍從西都城玄武門和朱雀門蜂擁而入,一邊向著延英門衝鋒,一邊高呼:“陛下安好,太子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