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鄧飛,一名普通的學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人類社會茫茫人海中的一員,普通的姓名,普通的外號,普通的長相,普通的身高,普通的發型,普通的穿搭,普通的才華,普通的成績,普通的背景,普通的能力,普通的閱曆,一切都是如此的普通,沒有人看出來他有什麼過人之處,也沒有人看出來他有什麼落於人後的方麵,他不是什麼“千裏馬”,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伯樂”,就連往茫茫人海中一站,也很難從人群眾把他挑出來。他一天的生活也沒有什麼與他人不同之處,早起,吃早飯,上學,吃午飯,上學,吃完飯,休息,周某也就是到動物園看看猛獁象,去月球、火星觀光旅遊,和朋友去世界各地以及各大星球品嚐各大菜係。他的人生和大部分的人生相同,由父母提供精子和卵子,生育公司培養,學前育兒公司養育,教育公司培育。更普通的,他這個名字也是在育兒公司隨機搖號時選出來的。
公元3012年6月1日,恰逢休息日,那時的地球經曆了生態環境的修複,氣候已經沒有那麼熱了。阿飛(鄧飛的外號)準備起個大早和朋友去看場電影,三十一世紀的電影已經不是那種在座位席上帶著3D眼鏡看大屏幕的電影了,而是一種全息投影式的電影,觀眾可以站在投影當中,就像置身於故事當中全方位立體得觀看電影的整個過程,而不用佩戴VR眼鏡,而且每一個人進入觀影室以後隻要通過掃臉就可以被帶入故事場景,並且並不用擔心其他人對自己的觀影影響,因為在觀影室裏是看不到出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服裝會和故事場景有什麼突兀之處,AI會自動為你換上與故事相匹配的全息投影式衣服,並且遮蓋住以前的衣服,並且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還會有不同的衣服會被換上。阿飛今天看的電影是《出發吧之去海王星》,主要情節是2713年有一群拓荒者去海王星開發人類生活基地,意外地在海王星上發現了一種氣態能源,這種能源燃燒之後產生的物質凝華之後會成為建設基地的重要材料,可以抵抗巨大的颶風以及岩石行星的震動,這群拓荒者在發現之後將這件事情秘密地掩蓋起來,不讓其他人發現,然後計劃偷偷地開發資源,以此贏得一筆富可敵全人類的財富,可不幸的是他們當中有一個“背叛者”將這個秘密偷偷密報給了人類高級法院,經過一番鬥爭之後,這群拓荒者最終放棄了獨吞財富的想法,並且這種能源最終造福了全人類。電影院地位置處於半空中,是一座巨大的人造建築,可以反重力而懸浮,由於地麵上要照顧到動植物以及生物圈的生態環境,所以很多人類的建築物都運用反重力技術懸浮在空中,地麵則留給了花花草草、飛禽走獸。地球表麵被分成了四層,由低到高由法律規定分別是原始生態層、基礎居住層、底層交通層、高層交通層。原始生態層自然是留給除人類以外的自然界,基礎居住層則主要留給人們生活、娛樂、餐飲、購物,底層交通層則是留給自行車、汽車、輕軌、鐵路、低空飛機(汽車飛機雙用式)這些交通工具的,高層交通層主要主要是讓飛機飛行的,至於擔心懸停在空中的建築物、汽車、公路鐵路係統、基礎設施會跌落到地麵上,那大可不必,因為人類的能源雖然說還沒有到永不枯竭的階段,但也不至於在很短的時間內用完,也不用擔心人類社會的設施會擋住自然界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對於雨水、陽光、能量的吸收,因為雖然人類社會的發展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自然界,但是人類的活動範圍其實隻占地球表麵的一小部分,不會大範圍地幹擾到生態圈的發展。至於這種生存方式建設好以前的那些地麵上的基礎建築和設施,如紫禁城、盧浮宮、自由女神像、馬丘比丘,還有各種地鐵和火車站,都已經被當做博物館保存起來。
鄧飛和同學看完電影,大家就都開始討論起電影內容了。
“我在買票之前看了看影評,都說這個片子很俗套,但我覺得還可以呀,但願海王星上真的有這種能源,即使不是海王星,也希望其他星球上有,那樣咱們的生活就又可以提升一個檔次了”阿飛說。
“你說它落俗套,我也覺得有點,這種拓荒,新大陸、新星球的開發、新資源的發現,在人類曆史上已經發生了很多次,藝術家的小說裏也有很多情節。”良哥(李凱良)說。
“這種電影,這種情節,隻能說它不會出什麼大的差錯,而不會說它能激起什麼觀影熱潮和新的社會焦點,我估計導演拍的時候也沒在情節和創新上花太多的心思。”灰灰(崔亮輝)說。
“可惜啊,我還以為主角是前兩天特別火的那個***呢,人家都說長得特別帥,而且還參加過特別火的那個樂隊,唱歌也唱的很好,在雪裏麵跳舞也跳的很好看,但這個男主演也還OK,隻是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薇小薇(張薇)說。
“從觀影效果來看,這個電影倒還可以,清晰度可以,人物建模也很逼真,最讓我感覺激情澎湃的是從地球出坐坐航空飛船的那段,從地球表麵垂直起飛,直接到達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很快又到達第二宇宙速度,短短時間就到了離地球30多天文單位的海王星,那種視覺的衝擊感太讓人震撼了。至於海王星表麵的宇宙基地,以及海王星表麵的自然景色,我倒是不覺得震撼,雖然我從來沒到過海王星,但是我也去過幾次火星和土星,體驗過那種離開地球的震撼,但當時飛船的速度沒有這麼快,所以對電影裏的速度感覺挺震撼的,於我來說,真是‘速度與激情’呀。”阿飛說。
“我也去過幾次火星,看過火星上的人類居住區和礦物能源開發公司,有一種感覺,人類已經要把這些荒蕪的星球變得和地球一樣,真希望那一天早早到來,在火星上的那幾天,我竟然有一種比在地球上生活還要舒適的感覺,可能由於那裏是新的拓荒地,很多東西沒有地球上的條條框框,那裏不分什麼生態層啊、居住層啊什麼的,都是在不管人、動植物,都生活在表層,而且火星上城市之間也沒有鐵路等城際交通線路,要想去另外一個城市隻得坐飛機,因為要想在火星表麵發展高速公路和高鐵、新幹線這種城際交通,不僅要克服巨大的人力物力,讓人穿上保護服修建鐵錄,還要耗資巨大來維修保養這些鐵路,並且在列車行駛的時候還要防止塵暴摩擦腐蝕列車,還要防止巨大風暴把列車和基礎設施卷到天上。因此火星上城際運輸靠一種扁平狀正五邊形的飛機,這種飛機起飛時會很快達到風暴到達不了的高空,然後飛到目的地的上空,直接降落。那裏的城市也很震撼,城市一般分為兩種一種供剛從地球到火星的居民進行對火星的適應新居住,這裏的設施以及生活一般都是一半地球式,一半火星式,另一種則完全成為火星城市,城市由巨大的金剛石麵罩罩起來,白天變成透明色,晚上則屏蔽所有太陽光進入,至於黎明和黃昏,則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還有搞笑的一點是,我去火星博物館,上麵介紹早在21世紀就有地球科學家發現三十億年輕火星存在液態水——有海洋和河流,但是一千年過去了,人類還是不知道幾十億年前火星到底有沒有火星人,也許人家根本就不想讓咱找到呢。”良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