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浩浩蕩蕩的出征,朱瞻基看著大軍的背影,他知道,這些人注定十不存一。但是沒辦法,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
自己現在的生活愜意,不就是因為有人在幫我們負重前行嗎。
所以朱瞻基才說這些將士們是大明最可敬的人。
不過這可是戳了那些文官的肺管子嘍。
其實朱瞻基事前也沒準備,就是話趕話說到那了。至於說的那些福利,紀念碑。事先誰也不知道,包括朱瞻基自己。
這是他結合後世,臨場發揮說出來的。
不過說出來也好。如果提前把這些事情拿出來說,沒有一個會同意。包括朱棣。因為啥呢?沒錢啊,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至於文官集團,那就是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科舉這條通道,被士族集團牢牢把控,平民階層失去了上升通道,那整個社會失去了活力。
內部矛盾一步步的激化,最後終將從內部瓦解。
回去的路上朱瞻基看見那些文官的眼神,好像都要把他給吃了。
朱棣直接帶著朱瞻基、太子、漢王、趙王,去乾清宮了。武英殿都不去了,肯定有很多人等著彈劾呢。
得先商量好,再去應付那些大臣。
眾人來到乾清宮。朱棣坐著不說話,氣氛有些不對勁。
等了一會朱棣開口,畢竟他不先說話,沒人敢先說“瞻基,剛才的那番話,你說的不錯,你說的也正是我想說的。”
朱棣覺得朱瞻基說的是真的不錯,朱棣也是從小混跡軍營的人,他覺得朱瞻基說的話通俗易懂,能夠深入人心,和將士們產生共鳴。
朱棣想醞釀一下再說下麵的話。這個時候漢王憋不住了。
“爹,瞻基說的確實還可以,但是後麵說的有點不對了吧。戰士戰死後,我大明朝規定撫恤3兩銀子,瞻基直接個翻了3倍還多。
而且後代子孫可以讀書,費用還要朝廷承擔。還要建造一個什麼紀念碑?曆朝曆代我從沒見過有這樣的例子,別的先不說,就是這花費的銀子,朝廷都拿不出。”
趙王朱高燧站在漢王後麵附和著:“是啊,爹。我也知道瞻基是好心,但是就像二哥說的,朝廷沒錢啊。”
“瞻基,你二叔三叔說的對,想法是好的,但是朝廷現在沒有那麼多的錢財去支撐啊。”朱棣歎息。
朱瞻基也是頭疼,當時順嘴就禿嚕出來了,現在咋辦啊。
這個時候太子爺說話了:“爹,瞻基也是為國家,為將士考慮,這些人很多都是靖難時候的老人了,跟著您出生入死到現在。
其實您也想把將士們的撫恤金提高,但是奈何朝廷一年歲收就那麼多,是年年難過,年年過。既然朝廷困難,那這些額外要出的錢我來出。這個些人都是為咱們老朱家打江山的人,我身為太子,理應如此。”
朱瞻基看到自己老爹這樣,心裏很不是滋味。
“老大,你還挺有錢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漢王嘲諷道
朱瞻基忍不了了:“二叔,我爹可是沒有錢,這偌大一個皇宮,上到大臣,下到太監宮女,敢問有哪個人沒有得過你漢王爺的金豆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