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1 / 2)

第九十一章

東海海麵上濃煙遮天蔽日,民國海軍第二艦隊旗艦為排水量三萬兩千噸的“遼寧”號航母。這個名字出自方某人,當時海軍把報告遞交上去時,方劍雄再次惡趣味發作。

民國海軍現在分為三個派別,第一派是戰列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軍總司令劉冠雄,第三艦隊司令陳紹寬。這倆都是大炮巨艦的忠實擁躉,如果不是受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條約的束縛,劉冠雄和陳紹寬恨不得民國海軍能裝備總噸位上百萬噸的戰列艦,反正是越大越好。越大的戰艦這倆心裏就越爽!

第二批是航母派,代表人物是海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艦隊司令湯薌銘,實際上湯薌銘也沒什麼立場之說,他的原則就是抱緊扶帥的大腿,看扶帥的臉色行事。方劍雄熱衷於航母的發展,湯薌銘就跳出來搖旗呐喊,做扶帥的忠實走狗肯定是沒錯的。

第三派是間派,代表人物是第四艦隊司令陳策。因為是海南人,陳策在海軍內部一直屬於孩子沒娘,他的第四艦隊前身,那是大清時期的南洋艦隊,一直是邊緣人物。陳策能當上第四艦隊司令,還是方劍雄強行任命的結果。以為不是主力,所以陳策做人低調,在海軍內部誰都不得罪,也不當什麼出頭鳥。海軍那幫大佬不會主動去得罪,扶帥的意思更是堅決執行。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海軍理論,還是戰列艦派占了絕對的上風。要不是方劍雄堅持,航母這種東西在大家看來可有可無,多來幾艘大型的戰列艦才是王道。

即便是航母派的代表湯薌銘,內心深處還是認同戰艦派的理論。不過一貫緊抱扶帥抬腿的湯薌銘,表麵上從來都是堅定不移的航母派。對於這一次第二艦隊和第三艦隊的聯合演習,心裏實在的是沒什麼底氣。

一艘二萬兩千噸級的航母,一艘一萬二千噸級的輕型航母,加上兩艘從英國買回來的不足三萬噸級的老式戰列艦蕪湖號和武昌號,對上兩艘三萬兩千噸的北京級戰列艦北京號、天津號為主力加上四艘重巡的第三艦隊。湯薌銘實在是心虛的很。

以前湯薌銘給自己找了很多航母必勝的理論,真的要以航母為主力演習時,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不過再怎麼心裏沒底,也得硬著頭皮堅持下去。不能給扶帥丟人了。

想到這些,湯薌銘抬頭看了一眼蕪湖號戰巡,這是從英國買回來的兩萬五千噸戰巡,當初為了派馬屁。取名為蕪湖號。這會方劍雄就在蕪湖號戰巡上,全程觀察這次演習的進程。

陪同方劍雄一道的有海軍元老薩鎮冰。老頭子現在是五星上將,海軍總顧問兼青島海軍高等進修學院的院長。多年不下海了,這一次為了航母派和戰列艦派的爭執見一個分曉,死活跟著一起出了海。薩鎮冰在海軍的爭執上,實際上也是支持戰列艦派,不過麵子上裝著公正,兩邊都不偏袒。但是看看海軍四大艦隊,第一、第三兩大艦隊都隻有一艘一萬兩千噸級的輕型航母就能看的出來,薩鎮冰的心裏還是有很強的偏向性。

很多事情方劍雄都是心裏明白。嘴上不說罷了。不過這些年海軍也沒有以前那樣,九成是福建人的地盤,不過福建人還是多就是了,占了海軍差不多五成。後起的江南派和南海派,還不足以跟福建派分庭抗禮,但是原則上現在的海軍部分派係。

四架海鷗偵察機被放了出去,按照演習計劃。這些偵察機應該在一個小時候找到第三艦隊。一群年輕的海軍參謀們圍著巨大的桌子在推演,這些參謀年齡最大的不過三十一二歲,都是留學英美的底子。

啪!留學美國的童雲把手裏的紅鉛筆往桌子上一丟,笑道:“不用看了,這仗第三艦隊輸定了。”童雲是第二艦隊裏鐵杆的航母派,對航母作戰研究最多。從第一艘航母服役至今不過兩年。童雲放棄上調海軍總部,死活留在第二艦隊就是為了研究這個。

“童兄言之過早了吧?即便偵察機在八十海裏外就能發現第三艦隊,無線電傳回消息,戰機起飛到投入戰場需要半個小時吧?有半個小時的提前準備,以第三艦隊兩艘新式戰列艦的防空火力應該能防的下來。一旦飛機不能給兩艘主力戰列艦構成威脅,以航母19節的航,很難逃過航高達31節的新式戰列巡洋艦的追殺。”有航母派就有反對派。發出聲音的是留學英國的關勝傑。比起太平岩,大西洋真是風高浪急,現如今的航母在大西洋上作戰受限製很多。歐洲國家主流還是傾向於戰列艦決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