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包括韌帶、肌腱、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損傷,是常見的一種損傷,又稱踝縫傷筋。兒童活動量較大,發病較多。受傷踝關節外側或內側驟然疼痛,行走或關節活動時疼痛加劇。韌帶或關節囊撕裂後,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出血多時,淤斑立即出現,一般傷後1~2日淤血青紫尤為明顯。自動或被動活動明顯受限,受傷局部壓痛明顯。
【取穴及部位】解溪、丘墟、昆侖、太溪、承山、陽陵泉。
【按摩方法】(1)小兒仰臥,父母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大魚際著力,在踝關節周圍進行輕柔緩和的揉摩,時間為2~3分鍾。(2)以拇指按揉解溪、丘墟、昆侖、太溪、承山、陽陵泉,力量由輕到重,每穴操作半分鍾。(3)一手托住足患側蹠跟,拇指按在傷處,另一手握住足蹠部,兩手稍用力向下牽引,同時進行輕度內翻和外翻,時間為1~3分鍾。(4)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蹠部,同時用力,在拔伸的同時將踝關節盡量背伸,然後做環轉運動,時間為1~3分鍾。(5)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用力,自上向下,反複拿揉1~3分鍾,然後兩手掌相對用力橫搓下肢1分鍾。
【注意事項】
(1)推拿治療手法宜輕柔。
(2)新扭傷出血期,局部冷敖。
(3)腫脹明顯者,施手法後讓小兒抬高傷肢休息,以利腫脹消退。
二十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發熱、耳下腮部腫脹疼痛為主要特征,以5~14歲小兒為多。
1.溫毒在表(輕型)表現為畏寒發熱,腫脹先由耳下部開始,局部酸痛、咀嚼不便,繼之腮腺部腫脹加重,咀嚼更甚,一般3~4日後可逐漸消退。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取穴及部位】肺經、天河水、合穀、牙關、翳風、風池。
【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父母坐其對麵,左手持小兒左手,右手操作,依次清肺經、天河水各300次,按揉合穀1分鍾。(2)小兒取坐位,父母以左手扶持小兒頭部,先用指摩牙關2分鍾,再至小兒身後,按揉翳風、風池各1分鍾。
2.熱毒蘊結(重型)發熱較高,頭痛,腮部漫腫,按之更甚,吞咽咀嚼不便。口渴煩躁,可伴食欲不振,或嘔吐、精神倦怠、咽痛,大便幹,小便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取穴及部位】肺經、天河水、六腑、合穀、曲池、翳風、大椎、脊柱、湧泉。
【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父母坐其對麵,以左手持小兒左手,用右手依次清肺經、天河水各400次,退六腑600次,按、揉合穀2分鍾,揉曲池2分鍾。(2)小兒取坐位,父母位其身後,先按揉翳風穴1分鍾,再揉大椎穴2分鍾,最後推脊柱400次。(3)小兒取仰臥位,父母左手持小兒左腳,用右手拇指推湧泉300次。
3.熱毒內陷多發於幼兒,一般於腮腺腫脹1周前後,出現頸項強直、嘔吐,甚至嗜睡、譫妄、昏迷、驚厥等症。一般多在治療後10曰左右痊愈,個別病情急劇者,可出現呼吸和循環衰竭。
【取穴及部位】心經、小天心、肺經、天河水、六腑、合穀、脊柱、風池、人中。
【按摩方法】(1)小兒取坐位,父母坐其對麵,用左手持小兒左手,右手依次清肺經、天河水各400次,清心經、掐小天心各300次,按、揉合穀1分鍾,退六腑600次。(2)小兒取俯臥位,父母用右手揉風池3分鍾,推脊柱600次,再推湧泉400次。(3)如有昏厥,可掐人中、老龍、十宣各3~5次,醒後即止。
二十六、小兒麻痹症
小兒麻痹症又稱“脊髓灰質炎”,是由特異性嗜神經病毒即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1.邪毒侵襲肺胃即急性發作期與前驅期。症見發熱,食欲減退,嘔吐,腹瀉,咳嗽,咽紅,頭痛等。
【取穴及部位】肺經、脾經、胃經、六腑、天河水、坎宮、太陽、風池、脊柱、肺俞、胃俞、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