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太上老君經律(1 / 3)

諸君看看即可,有則改之,不改也無妨,(盡量還是改一下)勿掛心上即可,莫生執念,非要如何。我這邊的戒都是給執著的人的。如某人執著能不能吃肉喝酒,就讓其持酒肉戒,隻喝酒吃肉。如某些人持吃素,隻吃素 ,不沾酒肉。

道德尊經戒九行二十七戒。

老君百八十戒已上男官同受。

太清陰戒闕。

女青律戒闕。已上女官受。

道德尊經想爾戒

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此上最三行。

行無名,行清靜,行諸善。此中最三行。

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此下最三行。

此九行,二篇八十一章,集會為道舍,尊卑同科。備上行者,神仙;六行者,倍壽;三行者,增年不橫夭。

道德尊經戒

戒勿喜邪,喜與怒同。戒勿費用精氣。·戒勿傷王氣。戒勿食含血之物,樂其美味。戒勿慕功名。戒勿為偽,彼指形名道。戒勿忘道法。戒勿為試動。戒勿殺、言殺。此上最九戒。

戒勿學邪文。戒勿貪高榮強求。戒勿求名譽。戒勿為耳目口所誤。戒常當處謙下。戒勿輕躁。戒舉事當詳,心勿惚恫。戒勿恣身,好衣美食。戒勿盈溢。此中最九戒。

戒勿以貧賤強求富貴。戒勿為諸惡。戒勿多忌諱。戒勿禱祀鬼神。戒勿強梁。戒勿自是。戒勿與人爭曲直,得諍先避之。戒勿稱聖名大。戒勿樂兵。此下最九戒。

此二十七戒,二篇共合為道淵,尊卑通行。上備者,神仙;持十八戒,倍壽;九戒者,增年不橫夭。

老君說一百八十戒並序

昔周之末,赧王之時,始出太平之道,太清之教。老君至琅琊,授道與幹君。幹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為真人,又傳《太平經》一百七十卷,甲乙十部。後帛君篤病,從幹君授道護病,病得除差,遂複得道,拜為真人。今琅琊有木蘭樹,幹、帛二君所治處也。幽王時,老君入漢中,過琅琊,幹君得見老君。老君謂幹君曰;吾前授汝,助人救命,憂念萬民,拜署男女祭酒,廣化愚人,分布萊子,使上感天心,下動地隻,當令王者歡心。而自頃以來,吾遙從千萬億裏觀之,諸男女祭酒,托老君尊位,貪財好色,擅己自用,更相是非,各謂我心正,言彼非真,利於供養,欲人奉己,僧惡同道,拓賢嫉

才,驕恣自大,禁止百姓,當來從我。我道最正,彼非真也,皆不當爾,故來相語。幹吉稽首再拜,伏地叩頭百下,唯唯告曰:太上從今日已去,不知當何由去諸男女祭酒之重罪,令祭酒輩生活,既蒙道佑,可得升仙,壽終之後,不入九地下牢之苦,非但祭酒,複其萬民。萬民無知法則,祭酒之罪,臣之過咎,實在於己也。唯願太上赦既往之失,署臣修將來之善耳。臣幹吉死罪死罪。

老君曰:可正安意定坐。吾恐大道澆季,萬民喪命,一二祭酒死入九幽之下,不足痛也。吾但念萬民痛耳!汝當善聽,記錄心中,當為後世作法則,劫諸男女祭酒,令改往行,從今之善。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者,若不持戒律,與老樹朽石何異?寧一日持戒為道德之人而死補天官,屍解升仙。世人死有重罪,無益魂神,魂神受罪耳!祭酒明奉行之。乃曰:諸祭酒,各明聽,天下萬民,無有長存。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日出則沒,月滿則缺,從古至今,誰能長存者?唯道德可久耳!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時亦善,諸賢亦善,師甲亦善,弟子亦善,萬神備具,吏兵皆到。今吾以諸賢故,念萬民之命,故受王甲禁戒重律。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不持戒律,與瓦石何異?寧一旦持戒,終身為道德之人而死,不犯惡而生。持戒而死,滅度練形,上備天官,屍解升仙。世人不持戒律,死有重罪,無益魂神。善男善女,明奉行之。戒曰:

第一戒者,不得多畜仆妾。

第二戒者,不得淫他婦女。

第三戒者,不得盜竊人物。

第四戒者,不得殺傷一切。

第五戒者,不得妄取人一錢已上物。

第六戒者,不得妄燒敗一錢已上物。

第七戒者,不得以食物擲火中。

第八戒者,不得畜猜羊。

第九戒者,不得邪求一切人物。

第十戒者,不得食大蒜及五辛。

第十一戒者,不得作草書與人。

第十二戒者,不得多以書相聞。

第十三戒者,不得以藥落去子。

第十四戒者,不得燒野田山林。

第十五戒者,不得以金銀器食。

第十六戒者,不得求知軍國事及占吉凶。

第十七戒者,不得妄與兵賊為親。

第十八戒者,不得妄伐樹木。

第十九戒者,不得妄摘草花。

第二十戒者,不得數見天子官人,妄與為親。

第二十一戒者,不得輕慢弟子,邪寵以亂真。

第二十二戒者,不得貪惜財物。

第二十三戒者,不得妄言綺語,隔戾嫉妬。

第二十四戒者,不得飲酒食肉。

第二十五戒者,不得積財物,侮蔑孤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