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神話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強者,都會有自己的致命弱點。通常,我們說要置人於死地,就要攻擊他的弱點。事實上,當我們要去恭維一個人的時候,要想說得對方心花怒放,也要去恭維他的弱點,當然,這個弱點,並不一定就是缺點,而是他心中最敏感、最柔軟的地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為了不讓別人看到,我們用了最堅實也是最脆弱的鎖想把它緊緊鎖住。
這個最敏感、最柔軟的地方,如何去尋找呢?日本頂尖業務員齊藤竹之助告訴我們:“想輕易地發現每個人身上最普遍的弱點,是很簡單的事情,因為隻要你觀察他們最愛談的話題便可以知道。因為言為心聲,全心全意,心中最希望的,也就是他們嘴裏談得最多的。你就在這些地方撓他,一定能撓到他的癢處。”
交談過程中,如果你頻頻讚美對方,但是他顧左右而言他,這時候,你就要收口了,多留意他轉移的話題,很多時候,他轉移的話題正是他在意的地方。當他談到自己的得意之事,那就是渴望與你分享他的喜悅,這也可以看成他準備接受你恭維的信號。此時,你要停下所有的事情,接過話題順勢讚美一番,以滿足對方的心願。
例如,你和一位生意夥伴談判時,他對你的提案和對他本人的恭維不是很感興趣,卻突然看似不經意地對你說:“我女兒今年考上北大了。”
你不要喪氣,覺得生意黃了,這個人太沒譜兒,而是要立刻停下所有的事情,耐心誇北大五分鍾:“啊,北大啊,真了不起,那可是中國最高等的學府。記得當年我們高中,全年級幾百人,也不見得能考一兩個北大的。看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順著這個話題展開恭維,比你恭維他眼光好、能力強要有用得多。
話題如鏡,一個人談得越多的東西,越能反映出他真實的內心世界。比如,有人根本忽視別人的談話,而喜歡扯出與主題毫不相幹的話題,這種人懷有極強的支配欲與自我顯示欲;有些人的話題太偏重自己、家族或職業的事情,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傾向,也是自我中心主義者;有些人對於別人的消息傳聞特別感興趣,這種人很難獲得真正的友誼。喜歡在年輕人或部屬麵前自吹自擂的人,不能適應職位,或者趕不上時代潮流;有人不願拋出自己的話題,反而努力討論對方的話題,表示他可能是在掩蓋和回避一些東西……
當我們洞曉了說話者在意、回避、躲閃的東西之後,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恭維。概括起來,從話題中由兩點可以捕捉到對方的軟肋:第一,他轉移的話題,代表他真正感興趣的;第二,他說得越多的地方,重複率高的,代表著他最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