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供應不足(1 / 2)

第18章 供應不足

幾天後,隨著生產機器的就位,第一批聚乙烯原料也由黃河船運發了過來,工廠開始進行塑料袋的調試。

一台台機器轟鳴作響,工人將白色顆粒線性聚乙烯與另一種低密度塑料放入混合機,混合機不斷旋轉將兩種材料混合均勻,混合好的顆粒在擠壓機中融化。

將其加熱至180~240攝氏度之間,這樣就能產生聚乙烯薄膜,薄膜被吹風機吹成管狀一直往上延伸長度高達8米,這些薄膜最薄隻有0.005厘米,薄膜不斷的冷卻。 接著滾筒會把塑料薄膜壓平,切割機再將壓平的薄膜的兩側切割開,切割成合適加工的尺寸,多餘的薄膜會進入管道回收利用,切好的薄膜會被滾筒卷起,工人測量薄膜卷是否達到了加工所需要的量。

達到標準後便將薄膜切斷,準備送去下一個加工環節,下一個滾筒繼續將薄膜卷起來,這種薄膜卷重達60公斤,可以用來製作大約3萬個方便麵塑料袋,印刷機的油墨是含酒精的,這些印刷塑料袋的原料,經過數百次的調試,才初步具備印刷功能。印刷過程由上墨輥完成,這種塑料袋的印刷由兩種顏色組成,簡單的畫上了泡麵的模樣和牛肉,主要是量大!印刷結束後薄膜被重新卷起來,下一道工序就是將剛印刷好的薄膜裁剪成一個個塑料袋,機器平均每分鍾能生產30個塑料袋,袋子的一端經過熱風口加熱,這種袋子需要在側麵打洞,這樣可以在裝物品的時候排出多餘的空氣,衝壓機衝壓出方便麵袋子大小的模樣,將袋子裁剪成適合的尺寸,裁剪的一端同時密封!工廠可以同時生產三種不同的方便麵塑料袋,調料包和方便麵大包裝。每天生產的總量可達6萬個。

一個月後,隨著所有設備全都調試完畢,塑料袋實現了量產!方便麵的包裝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健豐方便麵迅速在山東打開局麵,鋪天蓋地的訂單接踵而來,不過限於聚乙烯的供應不足,每天隻能生產 10000多包方便麵,而且還時常斷貨。

麵對動輒幾十上百萬袋的訂單,健豐食品隻能研發出鐵罐,紙盒包裝最後用更薄的塑料薄膜抽空密封!這才勉強維持住山東本省供需平衡!其中還有近1\/3的產品被陳曉東放在倉庫禁止出售。

健豐食品財務簡直是笑歪了嘴,東家這生意做的太好了,誰家生意能像這樣排著隊送錢,還送不出去!所以每天出去都一副鼻孔朝天愛誰誰的騷包模樣。

南北方數家食品廠商麵臨技術壁壘的挑戰,這並非能力不足,而是技術性難題所致。健豐食品與延長石油達成協議,該項技術將在近20年內保持封閉。盡管如此,健豐食品並未拒絕向其他廠商出售塑料袋。但數量少之又少,全國也迅速湧現出十幾個廠家生產方便麵,僅北平,廣州,上海就分別擁有3—4條方便麵生產線,源源不斷的輸送出一包包廉價的方便麵。遺憾的是,這些不同的廠家,不同生產線出來的方便麵,品牌雖然眾多。但普遍是品質低下,包裝簡陋,又不注重宣傳,全都是和健豐方便麵一個模樣,一個調子,看天吃飯,很快,中國方便麵市場就形成一個群雄割據,各自為政,無頭無尾的混亂局麵,雖然像健豐食品這樣實力雄厚的食品廠野心不小,但奇怪的是它隻在山東稱霸,北上京津,南下南京已聲微名弱,難成氣候!後來在一次觀摩活動中,健豐食品廠工人們展示了自家工廠的生產過程,才向大家證實了塑料製品原材料供應的緊張的局勢,不時出現停產現象。自家需求都難以滿足的情況下,健豐食品又如何能夠向外擴張呢? 更別提給其他廠商提供更多的方便袋!原材料短缺讓健豐食品之前所做的規劃全部落空,健豐食品期望在品牌製作,廣告宣傳,產品質量,包裝以及營銷等諸多方麵各環節開足馬力,本欲一鼓作氣,大打出手,既能令眾多對手望風卻步,又能使自己迅速占領和鞏固市場。然而這一切均因為原材料的問題全部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