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文明驟消失
在我國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曾經有過一個繁盛的民族。這個民族的人民依靠天然的地理優勢漸漸地建立了一個繁榮的國家。它曾是絲綢之路經過的一個重要國家。然而,這個繁榮的國家在兩千多年前卻突然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從此,史書上再也找不到關於它的一點消息,誰也不知道這個國家去了哪裏。這個國家就是樓蘭古國。
樓蘭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羅布泊以西。據現代考古發掘證實,樓蘭古國曾在羅布泊邊的綠洲上創造過高度發達的文明。樓蘭古城旁邊有煙波浩淼的羅布泊,人們在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裏狩獵,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
羅布泊是一個變化無常的湖泊,被稱為“會遷徙的湖泊”。司馬遷所記載的“臨鹽澤”,就是指的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據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裏木河中遊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地引水進入樓蘭。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被廢棄,一種燦爛的文化也隨之消失了。
1900年,瑞典的一位探險家斯文·赫定到中國的羅布泊考察。驚奇的是,他在尋覓水源的路途中居然發現了一座千年古城,在後來發掘過程中又有大量的陶器、文字、錢幣、絲織品等文物出土。之後經考證,此處即為史料中所記載的樓蘭國,被發現時,它已經深埋在沙漠之中大約一千五百餘年。
最早記載樓蘭一國的是《史記》,其後《漢書·匈奴列傳》對樓蘭國也有描述:“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扡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裏,去長安六千一百裏。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樓蘭古城形似正方,麵積約為十二萬平方米。它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一個小國家,其都城位於今天新疆的羅布泊西北岸,約於公元前三百年時建立。
樓蘭古城盛極一時,然而真正令世界各地人士趨之若鶩和神往的卻是它在一千六百年前神秘消失的原因。事實上,曆史上興起於塔裏木盆地一帶的所有古城,包括樓蘭在內,幾乎都是在同一時期,即公元四世紀,消失於茫茫沙海之中。那麼,樓蘭消失之謎究竟作何解釋?
生態惡化說。與中原“黃腸題湊”相似,樓蘭文明在繁盛之時也將大片樹木砍伐,用來建造神秘而又意味深遠的“太陽墓葬”。“太陽墓葬”外形奇幻而優美,壯觀而不失神秘;它是由層層圓木相契而成,整個形狀呈現出放射的狀態,由細而粗,排列有序,酷似普照大地的太陽一般。由於樹木被大量濫伐,再加上深處內地,其自然氣候本來就幹燥多風,水源缺乏,最終,這裏的生態平衡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沙漠逼近,樓蘭人為了逃荒,遠離家鄉。
戰爭說。東晉是我國曆史上戰亂不斷的時代,而樓蘭古城恰好又生存於此時,又逢其地理位置在軍事中的重要性,樓蘭國因此也成了各方都想霸占的戰略要地。頻繁的戰爭將樓蘭文明一洗而盡,民不聊生,百姓蒼茫,樓蘭國最終向死亡的墓穴走去。
水源匱乏說。樓蘭文明得益於塔裏木河的流經,然而在東漢之後,由於河流中遊的注濱河改道,樓蘭國也因此喪失了主要的水源。雖然後來敦煌的鎖勒率人竭力將注濱河水引入樓蘭區域,但是最終還是沒能讓樓蘭擺脫斷水的命運。
災病說。疾病蔓延的速度超過了樓蘭人逃命的步伐,很多人相信瘟疫致使是樓蘭消失的最終原因。相傳這種瘟疫就是可怕的“熱窩子病”,一個地域隻要有人感染了這種疾病,在落後的生產力條件下,必然會將災難殃及幾乎所有成員。樓蘭古城的人民就遭遇了這場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