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洪水,漂浮著無數屍體,逃過一劫的叛軍士兵饑寒交加,無精打采地圍坐一起,他們幸運,但又不幸,因為水麵出現無數木筏,這些木筏上的士兵都是李峰部下,大大的帥旗上的李字是多麼的刺眼。
“準備迎敵!”周甫有氣無力命人去迎戰。
臉色蒼白的士兵有的衣衫襤褸,有的是光著身子,抓起手上能找到的東西做為家夥,害怕地注視敵人。
“放箭!”隨著一聲令下,一波又一波箭矢飛向叛軍,無數人中箭落水。
“快住手!”周甫見已無勝算,大呼住手,“我們投降!”
周甫及餘下的人跪地求饒,但李峰不打算放過他們,這是給鞠義報仇。
“主公,左麵出現敵軍。”雄闊海發現左側出現一支敵軍,也是乘著木筏過來。
“看來杜淩是救人。”李峰眯著眼,但他打算先收拾了周甫,然後再對付杜淩。
本來打算投降的周甫見援軍來了,招手向援軍大喊,希望他們能夠快點救自己出困境。
但他想錯了,李峰這邊的弓箭手加快動作,將周甫與剩下的人亂箭攢心。
前來救援的人見周甫死了,立馬調轉方向,加快速度撤離。
李峰也撤退,隻是他忘記了一人,呼厥豹躲在屍體堆裏,見李峰等人離開,他也撿回一條性命。
杜淩、馬義真最後選擇撤兵,八萬大軍如海水退潮一般退回函穀關,固守待援。
得救的袁林、王嵩卻倒打一耙,直接參了李峰一本,告李峰殘害友軍及禍害百姓,至於叛軍退兵一事,卻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撈。
很快朝廷便有了回複,對於李峰是先問責再嘉獎,功過相抵,命李峰繼續進軍,此外朝廷撥給李峰兩萬兵馬,如此一來,李峰握有了三萬三千人,至於袁林、王嵩二人借口兵馬損失慘重,不願再進軍,直把宣旨的天使氣得要回去告狀。
李峰統領兵馬講究兵貴神速,連夜行軍,正好與杜淩等人相差一天先後抵達函穀關,不過杜淩沒有久留,留下自己的堂弟杜茗及五萬兵馬把守關卡,阻擋李峰,然後他與馬義真帶剩餘人馬回西京。
杜茗自視甚高,狂妄不羈,見李峰兵臨城下,便親自帶人出關挑戰,結果手下大將先後戰死,嚇得杜茗倉惶逃回關內,閉門不出,任由李峰派人到關下如何叫罵,也不理會。
李峰見連續三天叫罵,都沒法激怒杜茗出關,而且函穀關地勢險要,大自然神來一筆,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集“險”於一身。函穀關內“馬不並轡,車不方軌”,就是說道路很狹窄,隻容一輛馬車通過。
正所謂素有\\\"天開函穀壯關中,萬穀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穀一戰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守護八百裏秦川的函穀關,使得多少千軍萬馬關前卻步,又令多少王侯將相望關興歎。
所以李峰可不想頭硬去攻打函穀關,這樣隻會折損自己的實力,忽然瞧見一旁的龐德,李峰想起書中龐德曾使計拿下長安,於是,心裏有計,命人傳令撤軍二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