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浸淫股市多年的老手,還是剛入股市的新手,也無論是已在股市實現財富夢想的億萬富翁,還是剛剛入手準備在股市贏得第一桶金的新手,均必須捫心自問,何為股市?股市不僅僅是股票的交易市場,而且是一個巨大的熔爐,煉心、煉腦、煉意誌、煉智慧、煉胸襟;它還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不相信眼淚,不憐憫失敗,殘酷而無情;它是一個企業,但沒有考勤,沒有上級,獎懲由你本身把握,它給予你最大限度的自尊、自重、自強、自立,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才幹能力;它是市場經濟的最高形式,它更是一所沒有畢業證書的大學,讓你以最大的廣度與深度去自修政治、經濟、金融技術等學科,它永遠不息地轉動著貧與富、贏與虧、命運與運氣、財富積累與資產減值的風險與機遇並存的輪子,將一批一批的股市中人送上永無盡頭的征程。筆者曾在1995年7月撰文《中國人在證券市場的崛起》,以飽滿的熱情謳歌新興的中國股市,不僅改革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更豐富了中國人的生活內容、生活質量,人們的視線從柴、米、油、鹽轉向政治、經濟,轉向政策、金融,人們的財富積累從瓦罐存錢轉向風險投資,人們不再是普通的打工族,隻關心飯碗的牢靠,而是以股東的身份對公司的經營提出質詢和建議。在股市這所學校裏,投資理論、技術分析、全球金融、世界經濟,多種係統和非係統風險的規避,多種技巧性、政策性、市場麵、消息麵等機遇的捕獲,使人們真正領略到學無止境,使人們不懈地去探索股市的斯芬克思之謎。在股市這個熔爐中,人們有過獲得盈利的喜悅,也有過被套的痛苦,從虧損的傷痛中懂得忍耐,從潮漲潮落的波動中明白穩重,從牛、熊的轉換中領悟股市沒有神仙皇帝,最好的顧問是自己,股市不相信眼淚,隻有自己救自己。股市不斷地以資本之火熔煉貪婪與恐懼,使所有投資人懂得真正的價值在於平和的心態。
置身於股市明白了何為贏家、何為股市,自然還應了解何為真經。吳承恩的《西遊記》寫的是唐僧與悟空、八戒、沙僧西天取經的故事。當他們到達西天取得真經時,其實他們已不需要真經,因為他們已領悟了佛教的全部真經。股市何嚐不是如此?世界股市300餘年來,各種投資書籍何止千萬,但真正領悟投資要領的又能有幾人?顯然投資真經必須親曆身為,必須通過自己的經驗與教訓的積累,必須學而時習之,活學活用,方能逐步成為投資高手。一般而言,股市的修煉必須經曆三個階段,或者可稱為三層境界:第一階段是“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此時手中無股,心中亦無股,買股票的錢如何籌備,買什麼樣的股票,怎麼買又怎麼賣,在股市門外一籌莫展,想進又不敢進,沒錢、沒投資知識、沒投資理念,心裏沒底。這是新股民成長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時手中有股,心中更有股,股票買到手了,心裏開始想著股票,每時每刻漲漲跌跌牽腸掛肚,寢食難安。漲了希望再漲,希望4小時股市交易改成24小時,一夜暴富;跌了擔憂再跌,恐懼之心牽動全部神經,到處打聽消息,到處請教專家,像一個亂投醫的急病患者。這個階段將經曆較長時間,絕大多數人將停留在這一階段,難以自拔。第三階段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時手中有股,心中無股,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從反複的失敗與成功中領悟了股票投資的真諦。巴菲特說:我隻要找到一個好的企業,我可以放它十年二十年終身受用。這便是手中有股、心中無股。無論牛市、熊市,無論潮漲、潮落,“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那種“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的心態和境界,便是股市中人的最高境界。那種穩定、平和,那種自信、堅定,那種眼光和專注,那種氣度和胸襟,那種身在股市心在股外的超然心態,非常人所能具有。在美國除了股神巴菲特,還有個億萬富婆老股民,她撿可口可樂的瓶子換錢買可口可樂的股票,數十年如一日,她的智商、資金、資曆與巴菲特不能比,但她的財富積累的速率並不比巴菲特差。隻是因為她有與巴菲特一樣的心態。2010年清明,筆者上奉化九峰禪寺拜訪靜慧法師,與其談起股市中流傳的一則和尚炒股的故事。當股市下跌、券商營業部門可羅雀時,和尚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態買入;當股市上漲、證券營業部人山人海時,和尚以“我不做奉獻誰做奉獻”的心態賣出。他是個贏家,他的心態與巴菲特關於“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有異曲同工之妙。法師靜靜地默思良久,吐出一字--“悟”,悟即智慧,悟即境界,悟心即佛心。股市中人,唯有自身感悟,才能取得投資真經,所有萬能軟件、所有炒股法寶,都不能替代自身的感悟與修煉。一切失敗,不是市場,不是風險,而是自身原因所致,是自己打敗了自己,而一切成功,則是自己戰勝了自己。